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推进跨省就医费用直算

2021-12-22 16:40:01    经济日报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各类参保人员和主要外出人员。今年以来,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推进也显著提速,目前已覆盖全国97.6%的统筹区,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全覆盖,是我国深化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显著提升了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就医可及性,并且为在三年内全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创造了条件。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影响人口流动和人口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有助于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的基础上,要让异地人员切实享受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跨省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率。目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经实现统筹区的全覆盖,而且基本覆盖了所有一至三级定点医院,不过直接结算率现在只有60%,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仍然有限,距离充分发挥出政策效果还有一定差距。

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需要多措并举。

一是要在继续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面的同时,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目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全覆盖是统筹区意义上的全覆盖,在政策已覆盖到的统筹区,有些定点医疗机构还没有提供直接结算服务。门诊就诊对医疗机构的临近性要求更高,要让异地人员切实享受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便利,还需要推进更多医药机构为参保人提供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二是要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让改革推进既有速度又有温度。近两年来,有关部门在简化政策流程和提高服务便捷性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发推出了国家医保服务APP和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使异地就医备案、结算从线下转到线上,极大方便了参保群众。考虑到很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不熟悉,有关部门还依托生物特征识别、亲情账户等模块,提供了刷脸办理、亲属代办等医保服务,对APP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对于各地客观上存在的异地就医不能实现直接结算的情况,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探索研究通过线上渠道进行相关票据和信息的传输,提高服务便捷性。

三是要做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政策宣传工作。很多异地人员特别是异地养老人口和随迁老人,平时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有限,对很多惠民利民政策了解不充分,难以及时享受到政策提供的便利。要重视和加强社区层面的政策宣传,让参保群众了解到只要通过国家医保服务APP或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在线上进行备案,无论是异地长期居住、工作,还是因疾病治疗需要转诊到异地住院,都可凭本人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随着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对医保基金的结算和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加强线上费用结算与监管工作,不断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基金监管的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张川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农户腊味年货背后的时代变迁
下一篇:“童话大王”能否被找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