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持续凝聚国土绿化的全民力量

2021-12-17 11:06:03    人民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40年来,全民义务植树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国适龄公民累计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781亿株(含折算)。

实践证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全国森林覆盖率从12%提高到23.0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0.1%提高到41.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3.45平方米提高到14.8平方米……从消灭荒山荒地到融入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从城市到乡村,从单位庭院、街道社区到厂区营区、乡镇村屯,全民义务植树有力地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增长,助力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建才能共享。“我已经连续参加义务植树12年了,我感觉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看着自己栽种的小树一天天长大,特别有成就感。” 40年来,随着全民义务植树深入开展,“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理念已深入人心,爱绿植绿护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大家共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共同传承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

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丰富,已由过去以植树造林为主,拓展到八大类50多种,公众参与义务植树更加便利。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已成为信息时代拓展全民植树的新途径。目前,“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省份达到15个,建立了一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将群众的义务尽责与专业植树切割开,极大地拓宽了公众的尽责渠道,“云端植树”“码上尽责”让随愿、随处、随时植树逐渐变成现实。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了全民义务植树新内涵和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开展机制创新和实践探索,更好地激发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丽中国定会更加生机勃勃。 

 (指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下一篇:“重普轻职”的观念该转变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