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切实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2021-12-17 11:04:02    人民日报

严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就一定能织牢织密防护网,更好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

 

非本土物种经自然或者人为的途径从境外传入,会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话题时常引发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如今,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筑牢生物安全屏障的重要环节。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众多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生存竞争,形成了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紧密关系。当一个外来物种进入后,如果没有制约,就会打破原有生态平衡,改变甚至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比如,草地贪夜蛾2019年侵入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后,目前已在20多个省份的1300多个县区发现,受灾农地超过1000万亩;近段时间,原产于美洲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国内一些地方出现,其繁殖能力超强,一株一个生长季能产出2万多粒种子,严重抑制其它物种生长。一旦外来物种被冠以“入侵”二字,就意味着它们已经对本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我国十分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陆续发布4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制定《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预警、防控灭除和监督管理,加强外来物种口岸防控,严防境外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外来物种传入。2020年,海关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近7万种次。今年初,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完善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制度。可以说,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

也应看到,由于跨境物流迅速发展、非法放生等因素,我国仍面临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大、防控治理难等问题。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世界上多数外来物种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宜的栖息地,也正因此,我国是受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境内已发现660多个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多措并举、久久为功。首先,应摸清底数,以便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以初步掌握的数据为基础,在农田、森林、湿地等区域,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构建监测预警网络。其次,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生物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细化防控措施。此外,还须严格执法、强化监管。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才能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公众来说,也应积极参与防控工作,不购买国外新奇物种,不携带不明植物种子入境,在看到不认识或新出现的生物时及早向相关部门报告。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用力、扎实推进。严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就一定能织牢织密防护网,更好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

(寇江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民主具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
下一篇: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