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一身白大褂 一生从医路

2021-12-17 11:02:22    人民日报

2019年底,许辰华从干了一辈子的村医岗位上退了下来,可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熟悉的工作,还有那件穿了数十年的白大褂。

许辰华是河北省赞皇县张楞乡一名普通的村医,他一辈子乡村行医,早已把村里人的健康信息装进心里。张大妈的血压高,李大爷的血糖高,卜大哥对青霉素过敏,王大姐有多年的胃病……来卫生室拿药的乡亲,许辰华心里都有他们的基础病信息,根据就诊情况做一些调整就行。

卫生室新招来一位年轻的大夫,但村里那些老年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是更愿意咨询“老医生”。如今,在年轻大夫的邀请下,许辰华又在卫生室“上班”了。许大夫一坐在卫生室,就穿上那件已经有些泛黄的白大褂。尽管白大褂“药迹”斑斑,但一尘不染。他记不清穿着这件白大褂处理过多少紧急病情,更记不清这件白大褂浸透过多少汗水。这件白大褂和那本红色的“赤脚医生证”,见证了他从医的历史,也见证了乡村卫生事业的昨天和今天。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许辰华自知岁月不饶人,但他更愿意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卫生室年轻大夫给他配了一把钥匙,许辰华每天早早开门,迎接村子里第一批病人。作为村民的健康守护者,许辰华清楚,村里人有“小病扛、大病熬”的习惯,为此他时常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健康体检,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他对每一位病人都如亲人一般,在细心诊疗的同时也耐心安慰,能用一般药物治疗的绝对不用昂贵的药物。

爱岗敬业是许辰华一生的追求。不论半夜黎明,还是酷暑严冬,他总能随叫随到。几年前的一个冬夜,许辰华接到一位村民的电话,说家中3岁的孩子发高烧。许辰华穿着棉拖鞋就出了门,没想到地上覆盖了厚厚的白雪,等他出诊回来,脚冻得通红,但发烧的孩子得到及时医治,他悬着的一颗心便安稳了。

从医多年,让他离不开这个行业,更让他离不开这一方百姓。去年,儿子几次想接他去大城市享清福,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走不开,我还要把年轻医生培养好!他把乡村医生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不仅干一行、爱一行,而且对年轻人扶上马、送一程,他真心希望乡村卫生事业开出更美的花。

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待遇也更有保障。截至2020年底,我国有70多万名乡村医生坚守在一线。许许多多许辰华这样的乡村医生,用专业和奉献守护着村民健康,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希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更加专业规范,织密村民健康的防护网,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石。

(作者为河北省赞皇县卫生健康局职工吕瑞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生
下一篇:中国民主具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