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

2021-12-16 17:27:38    光明日报

作者:李思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近日,江西宜春一对夫妻意外身亡,留下8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随后,涉事家庭变成“网红地”,一些主播扎堆“围猎”8个遗孤,家属不堪其扰。12月10日,宜春政法委@平安宜春发出提醒:“请勿过度打扰!”

8个未成年孩子痛失双亲,成为遗孤,遭遇之悲苦,令人动容。一些网红闻之却“如获至宝”、蜂拥而至,不顾对孩子们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为的仅仅是博人眼球、增加流量。这种直播消费悲苦、冷血无情、毫无人性,不是病态是什么?对这类突破基本伦理底线的行为,就该旗帜鲜明地制止,依法予以严惩;对那些“动机不纯”的主播,该封号就封号。令人忧心的是,这样毫无底线的直播绝非仅此一例,而是屡见不鲜。

从由“夫妻播黄”顺线查出200余家平台直播涉黄、涉毒内容,到某地医生边诊疗边直播,罔顾患者隐私,再到此次众多网红争相消费痛失双亲的未成年人。我们不难发现,当下一些网络主播已然染上了一种为“博眼球”不择手段的“流量病”,一些网络直播行为正在肆意洞穿基本的社会伦理底线,而且大有成为一种现象的趋势。如果再不刹住这股歪风,只怕一些人会在“争先恐后”地比丑、比俗、比坏中,干出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网络直播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它为草根“造星”提供了更多机会。对新传播形式我们应该报以善意的眼光。然而,对任何一种新传播形式来说,可以变的是传播的手段和表现形态,不能变的是尊重事实、明辨善恶、健康向上、志趣高雅等基本社会价值准则。互联网上,有的主播通过直播方式送流浪汉回家,引起社会对流浪汉群体生存困境的关注;一些网红线上销售农产品,助力武汉疫后重振,引发大量粉丝关注;一些基层民警直播反诈骗走红,被赞“正能量满满”等,这样的直播才有社会价值。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直播不能毫无底线。为加强管理,相关部门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主播实名制登记”,建立“黑名单制度”。今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安部等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剑指直播行业乱象。进一步加强管理,对传播淫秽色情、无节操无底线内容的,对利用网络视听进行违法犯罪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决打击、决不手软,将为网络直播划定更明确的伦理底线;媒体对有猎奇、恐慌、色情、宣泄等色彩的直播平台、直播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批评鞭挞、扬善抑恶,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审美标准。

网络直播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相应的也应具备很强的公共特性——不能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不能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不能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文化“垃圾”……期待相关部门以更有力的实招硬招,坚决刹住网络直播的无底线趋势,让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成为流量经济的先决条件,继而把网络直播引入积极向上的发展轨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下一篇:把握“共情”规律 做好冬奥会对外传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