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拍照搜题”类App也应有“青少年模式”

2021-12-16 17:06:12    法治日报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拍照搜题”其本质是用户拍照后,系统利用已有题库给出答案。由于可以减轻工作量,提升教辅效率,“拍照搜题”类App近年来颇受一些老师和家长青睐,自然也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了“拍照搜题”类App,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懒得动脑筋,直接用手机搜出答案照搬照抄。这样的后果很是糟糕,一方面会影响老师对教学效果的判断,不利于教学相长;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懒于思考,思维变得钝化。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开始对“拍照搜题”类App全面叫停。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双减”意见,明确要求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随后,四川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校外培训机构广告提示,要求不得制作、发布此类培训广告。如今,教育部要求暂时下架“拍照搜题”类App,受到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对于野蛮生长多年的“拍照搜题”类App来说,也是时候整顿规范了。当然,应该看到,“拍照搜题”类App本身并没有原罪,关键在于如何去正确使用,扬长避短。在教育部的通知中,也没有对其一棒打死,而是要求整改到位,经审核后可恢复备案。接下来,如何整改就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在这一点上,“拍照搜题”类App不妨借鉴短视频、游戏平台的做法,在实行实名认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出“青少年模式”,在时长、功能等方面对学生的使用行为进行规范。一方面,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简单的题目不显示答案,复杂的题目则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给出思路让学生自主解题,帮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用户每天的使用时长、搜题数量予以限制,避免其形成惰性,过度依赖外界工具。广大家长也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拍照搜题”类App,面对孩子求助时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思考,在冥思苦想之后体会豁然开朗的喜悦,而不是将孩子一味推给手机。(张淳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探索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北京经验”
下一篇: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