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企业也要跨界做泡饭!”不久前,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一家主营方便面的农业龙头企业尝试推出泡饭、拌饭等新产品,引来试吃者不断,还有采购商当场下了大订单。为啥搞跨界经营?这家企业负责人说,农产品加工行业存在着“冷热不均”:一边是挂面、方便面等面制品市场趋于饱和,一边是近几年自热米饭、速食粥等米制品销量“井喷式增长”。为了顺应新趋势、打造新优势,企业开始进行跨界创新。
实际上,这种跨界并非个案。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需求升级,越来越多的地方探索农产品综合利用加工,满足市场多元化、快捷化需求。比如,将预制菜、螺蛳粉等产品送上餐桌,为农产品加工注入了新动能。据统计,2020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3.2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7.3万家,加工转化率提升到68%,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辐射带动了1亿多小农户增收,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需求。
加工是农业产业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完善加工产业链,必须推进农产品多层次利用,促进多环节增值。比如,建好烘干、储藏等初加工设施,降低果蔬等农产品产后损失率,实现错峰销售,提高质量效益;引导企业加大精炼、保鲜等技术应用,挖掘玉米、稻米等农产品多种功能,通过精深加工涨身价;在农业废弃物利用上动脑筋,通过“麦麸变多糖”“果渣变纤维”等方式变废为宝,打开农产品增值新空间;等等。
技术创新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以新疆的杏、冬枣等产品为例,这些鲜果可以通过冻干技术,保留原色原味,易储存易运输,从而带动当地初级加工迈向精深加工。事实证明,农产品在市场上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要看科技这条“腿”有多长。在重视生产环节的同时,在产后环节加大科研力度,围绕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攻关,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此外,还应重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
做好农产品加工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当前,消费者偏好更加多元,个性化、多样化的细分市场发展迅速。发展符合新消费需求的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净菜加工等,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的适配性。如今,人们追求吃得更加营养健康。跟着市场走,就要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在食品安全、口味风味等方面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不断推出优质创新产品。
农业龙头企业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中坚力量,也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主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联农带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从田间到车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就一定能让农民分享更多发展红利,为希望的田野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常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