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甚至幼儿被性侵、性骚扰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近日,教育部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要求引导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性骚扰与性侵害”能有效预防和应对。
中国对于儿童性教育方面一直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在学校和家庭中,人们都羞于向孩子提及相关内容。《指南》的发布,意味着性教育将正式“登堂入室”,纳入未成年人校园学习的范畴,未成年人可以光明正大地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正规的性教育,既能采取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也能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发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首次将“性侵害”、自然灾害和校园暴力等一起列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范畴。但至今儿童性侵相关案件居高不下,仅2017年至2019年6月,全国法院共审结猥亵儿童犯罪案件就达8332件,而有公益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332起,受害儿童逾840人,年龄最小的为1岁,小学和初中学龄段儿童受侵害比例高,熟人作案超七成,校园、培训机构是案件高发场地,而且由于案例的特殊性,以及受社会认知、风俗习惯、传播规律、搜索规则等因素影响,性侵儿童案例经大众媒体报道进入公众视野的只是极少部分,事实上发生的案例可能远超过现有数字。
由此可见,光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教会儿童正确的性知识以及正当的防卫方法,才能让他们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要实现这个目标,性教育写入教材是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各个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教学工作,配备专门的老师讲解,把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多样的预防性侵害教育,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