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结合青少年身边问题,让法治教育更加生动

2021-11-16 15:28:28    工人日报

教育部近日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其中提及,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提升法治课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推动大中小学法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深入开展法治实践教育;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见11月12日《成都日报》)

早在2016年7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便提出,法治教育要覆盖各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基本法律常识;高中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应基本掌握公民常用法律知识,基本具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法治教育可以奠定一生的法治素养,进而为全社会的法治建设夯实基础,不仅有助于减少青少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恶性事件、案件,也可以促使更多青少年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乃至保护身边的人。

如今,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作出顶层制度设计和安排,可谓走稳了第一步,接下来,还应在具体实施等层面下足功夫,确保制度善意充分释放,让更多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

比如,要强化执行,提高方方面面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历年来我国普法教育的重点,相关文件等曾下发过多次。但在执行层面,有的学校仍处于法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这使得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时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这种尴尬需要化解。

比如,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法治教育的成效。一些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往往局限于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律条文、概念等,形式较少,且往往跟不上形势发展,学生不仅难以感知其中的乐趣,反而可能视之为负担,难有良好效果。如今,安全、禁毒、国防、防灾减灾救灾以及防范校园欺凌、网络诈骗、人身侵害和人口拐卖等内容已经成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若能将法治教育与这些问题相结合,以案释法、开展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效果或许事半功倍。

同时,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其他社会公众,都应率先垂范,遵纪守法,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比如注意不侵犯他人隐私、遵守交通法规等。对青少年来说,这是一种法治氛围,也是培养其法治观念、法治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氛围。

让青少年懂得法律、崇尚法治,不仅仅关乎他们的人生和未来,关乎所有国民的法治观念和素养,更关乎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和进步。某种角度上说,这也是一件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去做好、做实、做深的事情。(何勇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扫码领红包”也是一种信息的骚扰
下一篇:遇事出点力,就是帮大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