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北京证券交易所11月15日正式开市,81家公司成为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北交所开市筹备过程中,市场各方反应积极、踊跃参与。截至11月12日,累计有超210万户投资者预约开通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400万户。(相关报道见A6版)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新时代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蓝图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央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北交所速度”体现了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显示了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与贯彻部署的强大执行力,向全球释放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积极信号。
作为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一些关键行业领域精耕细作,拥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在一些细分行业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上也可以做“隐形冠军”或者“小巨人”,符合国家推出的“专精特新”发展策略。但很多中小企业都缺乏融资能力,要想得到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推动和资本市场的支持。
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不仅包括以制造业为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度延伸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北交所将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形成层层递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路径。北交所开市,将有力提升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的投融资功能和市场活力,吸引更多耐心资本来新三板淘金,促使创新资本转起来,促进金融与产业资本“血脉”循环畅通。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为此既需要政策引导,也需要硬举措。在产权界定、保护、流转层面,在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层面,在鼓励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层面,在信用采集、约束、惩戒、激励层面,都需要资本市场发挥其独特作用。如果资本市场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这一环节,中小企业参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机制就会受到制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市场化改革,包括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大力推进双向开放,实施新的《证券法》等。交易所作为交易平台,承担着塑造市场规则和生态、促进市场化向深度演进的重要使命。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之后,将形成京、沪、深三地交易所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证券市场新格局,有助于整体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和效率,增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覆盖面和适配性。
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立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三板前期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突破体制机制上的发展瓶颈,探索新三板及其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普惠金融制度,由此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北交所开市后,将与沪深交易所一起,形成资本市场赋能中小企业创新的强大合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谱新篇、辟新路、开新局。(罗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