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那些励志的大学生,都是幸运的

2021-11-11 10:39:26    光明网

这两天,清华大学出了一位感动舆论的励志大学生。清华大学“树洞”里流出一篇帖子,文章讲述了一位贫苦大学生的求学历程,他一月只花400元,所有花钱的班级活动都不参加,同学吃西瓜喝饮料时,他只能默默喝水……好在,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而且资助了4名孩子。

无独有偶,前几天也出现了一位类似情况的学生。现在已是教授的肖清和,他十年前的博士论文后记被翻了出来。这篇后记笔触很动人,讲述自己如何从贫穷的山村,一步步考进北大。他的笔下,丝毫没有回避封闭、保守的乡土人情带给他的沉重体验,因为贫穷受到的冷眼,让围观的人们看着辛酸。

不过,他们都是幸运的。他们考进了最好的大学,并且在与贫穷抗争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贫穷带来的压力,恐怕非经历者不能道,这不只是物质匮乏,更是一种全方位的精神压迫。在这种境遇之下,一个人能不能重建人生观,很多时候得靠“悟”,用知识与体认,把被贫穷限制的精神世界丰满起来。

之所以说他们幸运,也在于过程里他们几乎凭一己之力就想通了很多事,没有被贫穷带来的屈辱催生出心理障碍。在他们的描述中,似乎都没有接受过什么专业的心理疏导,少有在关键时刻的心理干预。大学之后的周遭环境,似乎心照不宣地回避了这种贫富差距。如何理解这种现实,往往得看个人的悟性。

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是社会化的第一步,人踏出了原本的狭小区域,由此有了更大范围的比较,体征、家庭、技能、见识、性格等等。对这些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如果中学甚至大学并没有相应课程予以解释,肯定会让许多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很多人未必如这上述两位学生那般幸运,他们并没有强大的人格去对抗环境,相反,贫穷带来的是敏感、多疑、乖戾或是报复性的补偿心理,是日后在职场与生活中带有张力的人际关系。这与未来从事何种工作无关,性格上的印记,不是那么容易擦去。

这些点状分布的励志大学生,他们最终战胜了贫穷——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但那些没有战胜的呢?他们毕业之后,以何种状态进入了社会?他们的人生轨迹又是怎样的?

今天有一则新闻获得了不小的关注: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类似的举措是必要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应该被更多的关注。那些强大人格值得赞美,但如果把这种强大视作普适性的要求,那可能也过于奢侈了。

提起大学,或许多数人的印象是美好的、彩色的,但也不用回避,也会有人的生活是压抑的、灰暗的。那些并不理想的状况,我们应该和学生们讲清楚,心理上纠结,应该帮他们排解开。我们不能强求每个大学生都勇敢地和贫穷抗争,但至少也可以告诉他们,他们不孤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知行合一 真抓实干
下一篇:污染防治“战攻坚”,绿色发展“谋新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