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老年人出行,目前,北京“健康宝”AI赋能应用已支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园等412处公共场所以及1922个居民小区实现健康状态刷卡验证。只要在“健康宝”完成注册,老年人出入上述公共场所,就不必掏出手机,只需轻轻一刷养老助残卡或身份证,1秒左右即可完成验证,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疫情发生以来,出入公共场所刷健康码成为基本操作。“一码通行”的大规模应用,大幅提升了防控效率,但也让许多玩不转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颇为为难。许多老人“触网”多是零基础起步,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戳一戳、扫一扫对他们并不便利,且上了岁数的老人视力下降,盯着屏幕操作也着实费劲。一来二去,一些“银发族”就被“数字码”挡在了门外,诸如“老人不会扫码被赶下公交”“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不让进公园”等新闻时现报端,因此有越来越多声音呼吁,“技术进步,请等一等老年人”。
技术进步是大势所趋,“等一等”也不是要拦下奔跑的脚步,而是要考虑如何在同一片天空下,不让老人在不熟悉的场景中无所适从。事实上,为了纾解老年群体的“数字烦恼”,相关方面没少出招。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对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全面部署。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各地陆续出台针对性举措,北京也拿出一揽子措施。除了在公共场所为老人保留传统的“慢选项”,此番刷卡验健康码在老年人高频生活场景落地,更是积极尝试。为智能终端加载对身份证、社保卡等基本证件的读取功能,也为接下来升级适老化服务提供了新思路。
智能硬件适老化改造,说到底也是由公共服务本质决定的。“公共服务”面向公众,具有公益属性,人人皆可享受。追求“无门槛”的便利最大化,为每个群体提供多元选择,不是照顾谁,而是公共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对于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他们的诉求也要高度重视、认真回应。凡事多从特殊群体的视角考虑问题,真正做到急每个群体之所急、想每个群体之所想;同时采用多元方式提供服务,真正把好事办好,这也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平与评判时代发展质量的标尺。(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