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淡出朋友圈是社交过载下的自我调适

2021-11-10 11:23:15    北京日报

微信朋友圈曾深深嵌入人们日常生活,成为自我呈现和展开交往的重要平台。可有媒体调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都不爱发朋友圈了,“有时候突然想起一个很久没联系的人,想了解一下TA的近况,打开TA的朋友圈,只收获一句‘仅三天可见’。”“三天”何以成为朋友圈里一道看得见的篱笆,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内心变化?

早期的社交媒体,更像是一个开放的虚拟舞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摆脱现实世界重力的轻盈表演空间。而且,这种自我呈现还有可能得到网友的点赞和评论,从而极大地满足表达者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但这种感受多数时候是短暂的和碎片化的。一旦时过境迁,人们的心境恢复平静,或许就会觉得自己口无遮拦、我行我素的宣泄不够成熟。如果表达没有得到朋友的点赞和评论,更会觉得自己收获的只不过是无聊与失落。这种时候,设置“仅三天可见”,让曾经的自己悄悄消失在朋友圈,也就不足为奇。

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深度互动后人们愈加发现,朋友圈的表达容易导致过度曝光,从而生出一种新的恐惧,即自己始终处于被观看状态。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另一个现实世界,随着朋友圈好友数量不断增长,这种被围观的恐惧,会极大侵蚀人们的安全感,让表达变得小心翼翼。而一旦人们在朋友圈中需要像现实生活里那样字斟句酌,权衡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最初邂逅社交媒体时的那份愉悦感就会开始消失,自我呈现的欲望自然随之降低。

人性的矛盾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交生活的复杂化:人们既想展示自己的所感所想,又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琐碎无聊;既渴望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过于孩子气;既想分享自己的喜好和观点,又抗拒别人不留情面的评头论足。早期社交媒体具有的既连接又隔离特征,有助于缓解社交生活中的各种紧张。但是,随着微信功能越来越强大和复杂,从最初的社交媒体,逐渐演变成为工作场所、微电商平台、支付手段和理财工具,这种“社交过载”下,轻松不再,反倒平添了许多额外负累。

总体来看,人们悄悄消失在朋友圈,其实是网络与现实愈发紧密交织的必然结果。“仅三天可见”是越来越多人对抗这一进程,维护一个一定程度抽离现实的虚拟世界的方式。如果说在社交媒体发展早期,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社交生活,那么今天,如何在过载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自我调适,找到自己的社交平衡点、舒适点,是对所有人的一个新考验。(作者:黄少华 系宁波大学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进博会四大平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下一篇:“种草”不能成营销盲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