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一亩田”里的大梦想

2021-11-08 10:31:24    人民日报

“一亩田”能干啥?对于像我这样扎根乡土28年的农技工作者来说,“一亩田”就是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还记得2017年试验新技术时,乡亲们都不太热心,因为种田“一亩顶多赚个五六百”。4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实践,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科技的甜头,鼓起了腰包。现在,大伙儿总关注着试验田里的新品种,争相报名抢着种。

因为长在农村、忙于田地,有人说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田秀才”。让乡亲们靠科技致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培育红米、选育五彩稻、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我尝试推广特色水稻新技术,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我暗下决心要为乡亲们脱贫出一份力。我们经过努力,综合各项成果,形成“一亩田脱贫”经验。农户采用稻菇循环生态种植法,春季可以种植优质特色水稻,秋收后可以稻草为营养料露天培育赤松茸,实现了“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凭借见效快、投入低、效益高、易操作等特点,这一经验在全市不少地方得到推广。

“一亩田”为啥受到欢迎?其实就是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科技支撑是关键。着眼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我们深耕“一亩田”,努力研发出更多适应农户种植的高效品种。目前,我们建起农业科技产品孵化园,对新技术、新模式进行试验,成熟后再向外推广。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我总觉得没干够。这些年,我也养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办公桌、农户家、试验田,“三点一线”是常态,一双雨靴、一顶草帽成了标配。近几年,为了让新技术落地见效,我的脚步更密了: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模式100多万亩,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亩田”还有不小的潜力可挖。我和镇中心小学一起开展“校农合作教学”,由学校负责场地和组织,我来提供品种、技术和培训,把五彩稻、黑花生、蘑菇这些农产品种进校园,还“种”出了三本教学课本,受到师生、家长的欢迎。乡村振兴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爱农强农意识,看来“一亩田”的作用大着哩!

(作者为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邓述东,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
下一篇:研究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的重要史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