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积极抗疫是以人为本科学务实的中国抉择

2021-11-05 14:53:55    北京日报

一国的抗疫方案好不好,归根结底要拿成效说话,要交由国民评判。中国的抗疫方案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国家以坚定行动兑现自己对人民的承诺,这给国民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又岂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近期,国内疫情出现局部反弹,相关处置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钟南山院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强有力的监管和防控下,有信心在一个月内控制本轮疫情。此外,相较于感染后再治疗,中国采取的“零传播政策”并非成本过高,而是一种低成本的做法。

人类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已近两年。世卫组织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累计已超500万例,其中疫情最严重的美国死亡病例超75万例。这场“二战以来最大的全球性危机”,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惊人伤害,将世界经济推入漫长冬季,同时暴露出人类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纷争撕裂等诸多问题。有专家指出,500万人死亡的黑色里程碑实际上“很早以前”就过了,一个关键指标是部分国家的“额外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尤其是在不发达国家,新冠死亡数据被大大低估了。面对最新数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表声明,表示“这一毁灭性的里程碑提醒我们,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失败了”“我们正在辜负世界上很多人,这是全球的耻辱”。

而在这场全球抗疫阻击战中,中国自始至终的积极姿态又显得尤为不同。与一些国家政策拉锯、举措反复相比,中国坚决“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与一些国家“躺平弃疗”、宣扬群体免疫相比,中国坚持“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精准检测、动态清零”;与一些国家富人优先、选择性救治相比,中国从来“一个人都不抛弃、不放弃”;与一些国家“政客说了算,科学靠边站”相比,中国秉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正是依靠这样积极主动的抗疫策略、科学有力的防控方案,遭到疫情突袭的中国率先突围、摆脱泥沼,并在世界疫情恶化起伏、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了国内疫情长期可防可控。

积极主动的抗疫策略,当然需要付出对应成本,这既包括显性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包含全社会疫情防控的运行成本。曾有人做过统计,疫情发生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防控投入已逾一千亿元,而常态化防控阶段,一座千万级人口城市仅全员核酸检测一项的花费就要达到数亿元。因此,对于中国积极抗疫、动态清零政策,西方媒体以及国内一些人始终聒噪不休。比如,武汉封城停工停产,他们就质疑种种限制“给人们的生活与自由带来了巨大损失”;再如疫情反复而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他们就嘲讽“耗费巨大、没有必要”……这些负面声音与中国的抗疫历程始终相伴,核心就是要求“算账”,就是认为“中国方案”不够划算、不可持续。

那么,一个国家,到底需不需要积极抗疫,应不应该尽全力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安全?或许,在那些以资本逻辑运行的国家,这的确是道选择题,国民生命和经济成本,是可以也必须拿到天平两端去权衡取舍的。但在中国这个以人民福祉为最大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关键时刻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国家,积极抗疫、全力以赴从来就不是一道选择题。试想,14亿人的中国,尚有大面积不发达地区的中国,如果“躺平”,将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以举国之力坚决抗疫,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轻症重症应收尽收;疫苗研发五线并进,全民接种“不掏一分钱”……国家以坚定行动兑现自己对人民的承诺,这给国民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又岂是金钱能够衡量的?西方媒体言必“人权”,这点道理真的不懂吗?

即便单算经济账,中国真的“亏了”吗?与防控时紧时松、策略来回变动相比,一以贯之的积极防控无疑给国内外都带来了更加稳定的心理预期。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早早恢复如常,经济复苏步伐平稳,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国的积极防控。与此同时,中国的稳定也为世界持续注入希望。最直接的一点,在全球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完美V型复苏”,帮助很多国家避免了本会更加严峻的情况。那些热衷唱衰中国者不知是否看到,刚刚开幕的进博会热闹非凡,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持续扩容的朋友圈释放“看好中国”的强烈信号。疫情防控与社会发展从来不是“有你没我”而是“一体两面”,全球市场早就“用脚投票”,这也是中国防疫政策在宏观损益表中其实更加低成本、可持续的生动注脚。

一国的抗疫方案好不好,归根结底要拿成效说话,要交由国民评判。中国的抗疫方案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对这一点,所有人心里同样有一本账。抗疫至今,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场景反复在网上刷屏,许多国人感慨“有幸生在华夏”“我们都在享‘为人民服务’的福”……广大国民对于脚下这片热土更加热爱,对于集体主义的理解、对于同舟共济的认识、对于中国体制的认同,都愈加深刻。在这样笃定的信念面前,那些充满酸味的噪音杂音,那些费心罗织的话语陷阱,是多么苍白无力。

时光荏苒,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垒还在继续。但中国这个历经风雨而生生不息的国度,显然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中国一定能巩固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早日迎来风吹“疫”散的美好时日。(胡宇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动态调整中不断推进“双减”改革
下一篇:构建适应“双减”的教师发展体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