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新职业 新活力 新动力

2021-10-22 10:42:29    人民日报

金秋十月,又一批应届毕业生踏上求职之旅。富有时代感的新职业,让他们的就业选择更加多样,未来空间更为广阔。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需求近500万、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农业经理人近150万……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把自身的能力与社会的细化需求匹配起来,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新职业打开新赛道,提供了新选择,但要变成康庄大道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要让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需要相关配套政策保驾护航。新职业之所以“新”,不仅仅体现为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也在于其新发于硎、初露锋芒。处于起步阶段的新职业,尤其需要制度来保障发展、需要法律来规避可能出现的误区,更需要人才培养体系与之匹配衔接。

当前,一批又一批新职业被及时纳入国家职业大典,就是促进新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尝试。未来,还需要及时出台新职业的从业资格、工作标准、工作条件等相应规范,保证从业者行为的合法合规。更重要的是,面对社会对新职业人才的求贤若渴,需要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提供相应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增加人才供给。一方面,要设置新职业相关专业,提高新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应引导相关企业参与新职业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领人才教育体系发展。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要想在新职业发展中风生水起,劳动者个体的努力必不可少。就像本期记者体验采访的几名从事新职业的年轻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断学习新知、不断更新迭代,永远以奋斗者、奔跑者的姿态前行,刻录下自己的时代印记。

新职业的兴起是新时代活力奔涌、动能澎湃的生动例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一个又一个新职业将实现从无到有的生长、从有到好的蝶变,为奋斗者标注美好生活的方向,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李心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生活多姿彩,沉溺要不得
下一篇:叫响地标品牌 带富更多农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