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生活多姿彩,沉溺要不得

2021-10-22 10:41:22    人民日报海外版

曾几何时,“互联网”与“数字化”被认为是年轻人的专属标签。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也变得“一网情深”,一些老人刷手机甚至到了茶饭不思、昼夜颠倒的地步,不少子女为此忧心忡忡。

应该看到,互联网使用门槛的降低,体现了数字化时代对老年人群体的接纳和包容。但从互联网的“局外人”到成为“网瘾老人”,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显然也不是人们乐见的。

综合多方调查来看,老年人沉迷上网与其现实生活单调乏味、精神世界孤独空虚有密切联系。退休后,人们普遍面临工作社会角色消失、社会关系网缩小、社会参与度降低、生活丰富度和幸福感下降等问题。因此,破解老年人沉迷上网问题,关键在于让他们的生活精彩起来。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有的爱上了广场舞,有的开始了自驾游,有的成了网红,有的成了健身达人……在各个领域活跃的老年人反映出,如今老年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用著名艺术家赵丽蓉在小品里的话说就是:你以为我们老年人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再找个老伴就知足了?不对,我们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如何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需要从老年人群体中挖掘。

老年是一种资源,又是一个宝贵却容易受到忽视的资源。传统观念消极地看待老年人,将其作为社会资源的消耗者,遮蔽了老年群体的潜能和价值。实际上,老年人仍有开发潜能、追求创造、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他们长时间积累的经验、智慧和技能优势对全社会都是宝贵的财富。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从老年群体的潜质出发,在充分尊重老年人意愿且其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他们以不同的参与方式和参与力度继续创造新的价值。社会能做的,是尽力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为的环境,为他们搭建继续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比如多开办一些老年大学,多修建一些适老化的健身场所,多提供一些传帮带的渠道让老人把他们的工作、生活经验传授出去。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为老年群体创造有的玩、有的学、有的干的良好环境,比虚拟空间更有意思、更加适老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健康触网,帮助老年人拥有更丰富精彩的晚年。(话 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对儿童友好就是对未来友好
下一篇:新职业 新活力 新动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