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老管网改为新系统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2021-10-20 10:56:28    人民日报

河北迁安在街道设置路缘石开口,便于排积水。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在广西南宁,原来泛着黑水的那考河,通过海绵设施建设,已成为湿地公园。
南宁地下管网和水务中心供图

雨污分流、管道通畅,江西南昌通过改造排水管网打通堵点,化解了老旧小区“逢雨必涝”的尴尬;水清竹绿、曲径闲幽,广西南宁澜湾九里小区的下沉式绿地解决了地下管网排水不畅的问题,雨后形成“水体景观”还引来居民驻足观赏。时下,不少城市聚焦排水管网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在很多城市成为现实。

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任务,海绵城市建设是增强防洪排涝能力的可行路径,而排水管网改造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一些城市在扩张的同时,排水管网建设没有跟上。有的由于开发建设时序不同,没有系统规划,形成多方向汇流、大管套小管的复杂情况;有的则因为各类管道所属部门不同,多头管理难以统一调度形成合力。排水管网“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把城市排水管网改好、管好、用好,地下的“毛细血管”才能畅通无阻,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方式,海绵城市建设必须着眼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城市内涝问题。近来,许多城市对排水管网进行“家底”摸排,进而开展管网改造、解决“硬件”问题。有的城市运用排水地理信息系统,对排水管网统一管理运营,联动水利、住建等部门,结合气象、水文等信息,优化排水流向,提升排水能力。调整做大增量与优化利用存量并举,使老旧管网得到有序更新,更好排除城市安全隐患。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就建设海绵城市而言,它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多方面的优势,治理内涝只是其中一方面。所以,建设海绵城市必须树立全局意识,推进系统改造。改造排水管网,必须做好科学系统规划,在建设、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做到技术明确、标准统一,同时与提升河道管护水平、建设维护海绵设施等其他措施做好协调配套,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城市更新,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案。天津南开通过补建绿地、下水管网雨污分流,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江苏如皋在护城河两岸绿地建设起多座海绵停车场,提升了排水防涝能力;广西南宁通过修建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化改造措施,使南湖公园生态景观更加灵动……面对不同的城市水情,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新技术、新方案助推海绵城市建设提速,打造更加宜居的现代城市。(李  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长远谋划,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下一篇:书写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