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涉外法治工作提供学理支撑

2021-10-20 10:54:41    人民日报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与世界联系互动越来越密切,涉外事务领域不断拓宽,这对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涉外法治工作涵盖国内法、外国法、国际法等不同领域,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等众多环节。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提升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深化涉外法治体系的理论研究,为涉外法治工作提供学理支撑。

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研究。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深刻阐明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辩证关系,明确要求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涉外法治的重要地位、重点任务、工作布局等问题,研究如何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在研究中坚持正确方向,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关系,更好运用国内规则和国际规则两个规则体系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研究如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推出更多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的学术成果。涉外法律问题是在我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国际交流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目的是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妥善应对和解决各种涉外法律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们要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对国际法、国内法提出的新要求,从理论上研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丰富拓展,研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产生的多边合作法律机制问题,研究我国法域外适用中现实问题的解决;研究如何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研究如何构建有效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从而推动涉外法治体系更好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

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国际组织,参加了600多项重要的多边国际条约,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我们要善于从我国涉外法治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具有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为完善国际规则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和国际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加重视国际法制定、解释和适用问题研究,推动国际法的发展和运行能够更好反映中国法治主张,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作者为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杨泽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
下一篇:长远谋划,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