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对餐饮隐性消费说不,还得有硬约束

2021-09-28 10:37:48    人民网

餐具费、餐位费、茶水费、酱料费……点餐时商家不主动告知需要收费,结账时直接计入账单,餐饮行业隐性消费这些坑,你跌进去过几个?

有消费者在一家餐厅吃烤肉,结账时每人被收了10元的炭烤费;某餐厅送上来一套碗碟和一条一次性毛巾,结果收了20元;甚至有的餐桌上放一壶白开水,消费者顺手倒了喝,结果被收了10元钱……餐饮店的隐性消费从之前的餐具费,发展成了各种各样的巧立名目、花样百出,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个别餐饮企业挖空心思地想出消费的名目,但其合法合理的前提是必须让消费者知情同意,这是是非对错的标准,也是合法与不合法的分界线。收费关键要事先征得消费者同意,应该写在点餐单上,而且有必要事先明确口头提示收费标准。不能在消费者消费之后才开价,或者一声招呼不打,直接打到账单里面。这些都违背了民事行为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的基本法理,是被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既是行政违法行为,也是无效民事行为。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隐性消费就是餐饮经营方利用自己的经营优势、信息优势,搞“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利益,甚至在打消费欺诈的擦边球。

以餐具收费为例。近年来,为减轻了饭店的食品安全风险,推广使用一次性或者外部消毒的餐具。对此,不少地方法规都明确规定,店家在提供有偿的消毒套装的同时,必须提供免费餐具,供消费者选择。但不少商家还在以身试法,以“统一消毒更卫生”的名义向消费者额外收钱,无非是心存侥幸,能坑一个就是一个,赌的就是多数消费者懒得理会。

2021年6月,南京一家餐厅在未告知消费者餐具收费的情况下,违规收取了消费者2元餐具费,被举报后,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责令该商家立即整改,同时没收违法所得4212元,并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商家处以5000元罚款。这一行政处罚引来了网友一片叫好声。就应该对这样的强行搭售明确说不,拿出法律的硬度、执法的力度。

餐饮机构的坏毛病不能惯!正像网友所说:“你不发声,我不发声,这些莫名其妙的收费仿佛成了心照不宣的规矩,结果食客任人宰割。”反过来,大家都勇敢说不,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然商家也就不敢搞一些小动作了。

隐性消费可能涉及的钱款不多,但是事关消费环境的提升,更事关法规的严肃性。在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主动维权的同时,也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消保委强化硬约束,让商家不敢心存侥幸。(沈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们为什么期待电影《长津湖》?
下一篇:打造文化产业链,可以从环球影城学到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