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月饼改造”是反浪费的智慧

2021-09-24 16:36:01    北京日报

五仁馅配上椰枣,做成方便携带的能量棒;切下来的饼皮配上酸奶、水果,成了颜值与味道兼备的酸奶水果杯……近日,上海一街道组织了一场“零废弃月饼大作战”活动,居民家里的富余月饼在大厨改造下焕发新生。如改造额度已满,捐赠者还可以直接寄往“食物银行”,进入分发程序。

这些年,随着营销加码,月饼这种传统节令食品,逐渐成为人情往来的社交礼品。由此衍生的过度生产,让不少消费者背上“甜蜜的负担”。不收不行,收了吃不了,扔了又浪费,可以说,中秋过后如何处理余量月饼,是不少人家的难题。如今上海多家公益机构和行动小组携手,通过小小创意“变废为宝”,大大减少了食物浪费,算得上一次厉行节约的经典样本。更重要的是,利用爱心平台互济余缺,不仅让爱心惠及更多人,也带动更多人愿意“废物利用”,对于全民养成绿色消费观善莫大焉。

余量月饼物尽其用,启示我们减少浪费还得多用巧劲儿。统计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的道理人尽皆知,只不过,当所购食物确实吃不完,又缺少渠道转手再利用,一般只能一丢了之。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一些可行性高的创意,促进过量闲置食物充分利用,无疑能让节约理念更好落地。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上海还出现了中国首家社区型“食物银行”,每天早上为社区低保户、环卫工人等人群免费发放食物,而食材大多来自超市的临期食品,既避免了无谓浪费,也惠及了困难户,可谓多赢之举。

当然,让闲置食品充分循环起来,引导更多“食物银行”盘活资源,需要打通的环节还很多。一来,食品属于入口的商品,对安全性要求高,这需要管理流程完善而严谨。二来,“食物银行”的正常运转,既需要食品厂、超市、餐饮店“供货”,也需要公益组织接洽推动,还离不开居民个人奉献爱心,需要协调的力量多元。对此,我们不妨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建立起食物信息数据库,同时利用城市共治中积累起的社会关系网,调动起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总之,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个长期课题,开动脑筋多用巧劲,才能让每份食物物尽其用。这既是为绿色生活做贡献,也能让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传递下去。(雨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疏堵结合挡住电动车上楼
下一篇:消弭“门前”边界把责任一包到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