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演讲雷人,归根结底是价值真空

2021-09-17 16:19:44    光明日报

这两天,又有一个校园演讲出圈了。贵州遵义建国中学请了一位演讲家邓利炮来作“励志演讲”,他讲完后,他的徒弟现场给学生作了口才示范,结果张开就来什么“要想当上总裁,必须征服舞台;要想当上董事长,必须学会演讲;要想当上领导,上台就要趁早”……

其实这是发生在2018年的事,和学姐霸气查寝那事类似,都属于旧事重提。虽然事情过去几年,但雷感依然真切,话语中那市侩式的成功学,有一种油腻感。据学校说,这是“徒弟”演讲学习的一个展示,话是如此,现场互动很强烈的。“徒弟”好几次问台下学生“你们同意吗”,都收获了高分贝的“同意”。

当然不是说这种想法绝对不正确,想当“成功人士”也属正常。只不过作为中学生,接受的校园教育总还是要光风霁月的,这样他们长大了才有可能去识破社会那一套庸俗哲学。

校园演讲这些年火出圈的不少,之前还有一位中学生放下狠话“土猪要去城里拱白菜”。此外,种种所谓励志演讲、感恩教育,总是能看得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这些当事人沉醉其中、局外人浑身难受的演讲,之所以频频出现,也和演讲的职业化、技术化有关。演讲成了气氛烘托、情境带入、情绪挑动的技术活,为了达到裹挟的效果,甚至是要抽空思考、割裂逻辑。

而演讲本身是附着于思考和思维之上的能力,空洞无物的演说,演讲者再英俊,再煽情,再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一旦失去狂热情境,拿理性一审视,就会暴露出一种浅薄、肉麻与虚无。这些火出圈又差评连连的演讲,大抵都是如此。

当然这种演讲也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在某些场合、某些行业里可能也确实管用。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出现在校园,从青少年的口中说出,甚至是学校要去花钱请“演讲家”来做励志教育。这可能也说明一个问题:一些学校在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上,已经深感乏力了,不得不求助“市场化”“专业化”的演讲团队。

从演讲内容也能看出来,一些学校乃至学生个体,对学习意义的探究脱不出“黄金屋”“颜如玉”等前现代思维模式,没法在现代理念的框架内,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给学习赋予一种意义。

于是,学习目标就自带一种张力,带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紧张感,学生只能歇斯底里地要当总裁、董事长、领导,要去城里拱白菜,变成对社会资源乃至性资源的占有上。但除此之外,学习还有什么目的呢?从诸如挂满鸡血横幅、考完试撕书等场景里,似乎我们也很难找到清晰的答案。

教育场景里出现的“价值真空”,也该落到教育改革的框架之内,构成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内容之一。当然,赋予价值也不只是换一种话术那么简单,真的能够输出令学生信服的价值导向,那还得从教育目标多元化、教育出路多向化等方面着手。

这是一个大课题,依然需要聚社会之力寻找解决方案。但点状出现的一场场雷人演讲,话语里充斥着出人头地的强烈渴望,这种表达方式的单一化与极端化,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喜见小将上大赛
下一篇:机器人好看更要好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