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老漂族”心安此乡

2021-09-15 10:39:55    广州日报

为了照料孙辈,一些老年人“候鸟式”离家漂至陌生城市。这在大城市里很常见,他们被称为“老漂族”。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老人在他乡常遇到医保、文化差异、夫妻两地分居甚至语言不通等问题。

“老漂族”既有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鸿沟”,也有身心漂泊的“双重困境”。什么造成了他们的漂泊感?我们常常认为是照料孙辈的刚需,其实,拨开问题往深层探寻,老人往往以子女在大城市的小家庭需求为出发点,困境的背后既有对家庭需求的自我牺牲,又有社会支持不到位的尴尬。一方面,老人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来到子女打拼的城市,从家庭“当家人”变成了家庭参与者。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与老伴常年分居两地,与子女沟通没有了润滑剂,更易产生心理落差。另一方面,心中烦恼没人疏导,一切都要自己承受。大城市物价较高,虽然对老年人有优惠政策,但在一些地方同样的优惠暂未覆盖到外地户籍的老人。此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还没有普及至全国范围,一些外地老人在生病就医时常常需要走复杂的报销流程。每回一次老家就开一年半载的药,他们中的“背药族”并不少见。

对于大城市,“老漂族”常常像一个外人。其实,老人为小家庭做贡献,就是用“一双手”解放“另一双手”,间接地为社会生产做出了贡献。用公共政策鼓励随迁老人在此地消费,能为地方增加税收,更是直接参与了社会生产。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流动加快,能否解决好流动老人的异地福利与相关配套服务,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何以破解其身心漂泊的双重困境?不仅需要家庭情感支持,还需要社会保障、社区关怀、精神反哺等从多方面给随迁老人共筑一个安全的港湾。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各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相关工作,比如广东全面推进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这是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均等化的应有之义。

各地还应该探索更多创新做法,进一步打破藩篱,让这些老人也全面享受到医疗保健、公交出行、公共文化服务等优惠政策,成为同城“家人”。同时,社区应该加快推进适老化工作,开展老年教育、社区互助、联谊活动等丰富的活动,由点及面帮助他们拓展社交网络。此外,子女应当以精神反哺,在父母与城市生活之间起到重要的黏合作用,不仅为其分享新技术、鼓励新社交,还应给予其足够的经济和精神支持,对于父母的付出给予充分尊重和感谢,让老漂族的心灵不再漂泊。

回到老漂族“候鸟式”离家漂泊的出发点,城市还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进一步提高优质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如此,才能帮助他们告别站在顶楼看飞鸟的日常,才能“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刘冉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民反诈需更多“老陈”
下一篇: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疏解的标杆意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