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铲除“非法引流”土壤

2021-09-15 10:25:41    人民日报

诱人招聘广告背后,暗藏刷单类诈骗陷阱;看似直播体育比赛,实则为境外赌博拉客;进群学习理财技巧,巨额投资“打水漂”……近年来,公安机关持续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一些高发类犯罪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网络违法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滋生出多种“非法引流”形态的网络黑灰产业。

“非法引流”的犯罪手段比较隐蔽,迷惑性强,令人防不胜防。常见手法主要包括,利用黑客技术在正规网站中嵌入“暗链”实现引流,通过直播平台为涉赌涉黄涉诈聊天群拉人,发布虚假招工信息诱导网民加入各种陷阱群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非法引流”的目的就是让犯罪链条上的诈骗团伙、赌博网站、色情网站等和普通网民建立起联系,从而侵害网民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目前,被这些“黑流量”裹挟的网民是涉黄涉诈涉赌犯罪活动的主要“客源”,受害人员多、涉案金额大,危害不小。重拳打击“非法引流”犯罪活动势在必行。

从各地查处的案件来看,为逃避监管,不法人员往往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实施犯罪,甚至呈现精准化、场景化、产业化趋势,令治理难度不断攀升。在“非法引流”这条黑灰产业链中,既有下游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流量”买家,也有上游提供作案设备、支付服务的商家。因而,打击“非法引流”犯罪活动,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着眼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铲除“非法引流”的土壤。

铲除“非法引流”土壤,需要加强综合治理力度。一段时间以来,从工信部部署开展“断卡2.0”专项行动到人民银行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从中央网信办全力加强网络技术反制到各地党委政府严防涉诈人员外流作案……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大力度斩断“非法引流”利益链条,强化治理滋生“黑流量”的黑灰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弊病根治也难一蹴而就。进一步压制“非法引流”犯罪活动空间,既不能治理“一阵风”,也不能让相关部门单打独斗,还需要公安、工信、金融、网信等多部门齐抓共管,久久为功。

铲除“非法引流”土壤,除了严厉打击还需加强防范,关键在于强化平台治理。“非法引流”多隐藏于各类网络平台。现实中,有的平台疏于管理,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有的甚至包庇纵容,给侦查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比如,在江苏警方破获的一起直播平台涉赌案中,该平台上几乎每一个主播背后,均有境外赌博团伙予以支持,但平台不仅视而不见,甚至私下传授给主播规避封禁规则的方法。相关部门需要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督促网络平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技术甄别能力,加大对发布内容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等审核力度,对频繁更换头像、批量群发群聊、登录地异常等用户情况加强封控,严防管理漏洞。

当然,防范打击“非法引流”犯罪活动,也需要网民提升警觉、合力共治。“非法引流”手段再高明,也是利用了人性弱点。网民不仅需要技术防护,更需要自我保护。提高警惕,筑牢意识防线,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好友、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更不要轻易转账,才能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沦为牟利工具。(张天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是有本事的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