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一个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政党

(望海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⑥)

2021-09-15 10:12:5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尊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朋友遍天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在反抗外敌入侵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智慧和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略过别国一寸土地。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中国就积极倡导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力所能及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2013年至2018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2702亿元人民币,实施成套项目423个,提供物资援助890批,完成技术合作项目414个,举办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7000余期,共约20万名人员受益。中国积极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合作,力所能及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抗疫物资援助和数以亿计的新冠疫苗。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100年来,党领导人民走的是强而不霸的复兴新路,是追求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的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中国发展的目的是赢得尊严和安全,让历经苦难的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不是想要超越谁、威胁谁、挑战谁、取代谁,更不是要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中国进一步发展同样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外搞扩张、搞霸权,不符合中国利益,违背人民意愿。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轨迹、执政逻辑、执政方向,是中国的发展轨迹、发展逻辑、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又一个十字路口,人类面临着前进还是倒退、光明还是黑暗的两种前途、两种命运。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开辟了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百年风雨洗礼,赤子初心依旧。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抱负的政党,这种抱负不是称霸世界,而是贡献世界。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霸道、对话而不是对抗、开放而不是封闭,才是人间正道,才能赢得未来!(高  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民全运,同心同行
下一篇:从国际视角读懂中国共产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