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探索智能改造最优解

2021-09-14 16:21:18    人民日报

“高大上的机器人确实好用,但大部分企业买不起也没必要买,智能改造,很多时候是从小小的传感器开始做起的。”采访中,一名供应商的回答让记者很有感触。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在本次调研中,接受采访的企业也大多来自传统制造业,在智能改造上做得很好。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有底气说自己进入到智能制造的高级阶段。有些企业负责人甚至坦诚地说:“我们一些生产环节或生产车间,还处于从自动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

说起来,从最初的机械化、自动化,到后来的信息化、智能化,制造业一步步的改造提升,最终目的都是将“人”的影响降低,将“设备”和“数据”的影响增大。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盲目地追求先进设备或先进管理系统,从表面上看,生产管理过程或许“焕然一新”,但实际上却可能造成投资过高回本慢、人机协调不到位、效果效能难发挥等问题。

换言之,无论是单个环节、单条生产线,还是一个车间乃至整个厂区的智能改造,都应该找到一个提升的平衡点,让有针对性的智能改造最大程度助力生产和管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制造不是机械手臂,智能制造也不是中控大屏,智能制造是在探索一种“生产提供数据、数据反馈生产”的模式。企业只有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探索智能改造最优解,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制造业行业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白之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善报善 让爱循环
下一篇:不断加强税收信息化能力建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