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普惠金融体现为民情怀

2021-09-14 11:32:19    人民网

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了一种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在全国一些地方开展了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促进了金融业自身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而且为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温度。

温度来自于自觉涵养为民情怀。普惠金融“接地气”,以服务群众为己任,特别是有各种困难的人群,更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比如,有的地方把农商银行定位为“有温度的百姓银行”,将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不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而且还锤炼了队伍的作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温度来自于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普惠金融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和边远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不充分问题,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正是普惠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独特意义所在,也是金融机构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形式。比如,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很多地方创新推出扶贫小额信贷,额度虽然只有几万元,期限也只有几年,却成为千家万户脱贫解困的有力帮手,为解决我国绝对贫困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温度来自于主动提供贴心服务。开展普惠金融,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大量基础工作都是面对面的服务。群众对金融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效率有最直接的感受,更期待人性化的服务。比如,有的地方为解决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城市社区设立“银行综合体”,在乡村设立“金融服务站”,并对接和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建立金融组织员、金融协理员、金融联络员队伍,和村组干部一起,承担大量金融宣传工作,把金融政策和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温度来自于合理降低融资成本。要把普惠金融实实在在的好处“惠”到实处,就要把国家在金融方面减费让利的政策执行好,并大力创新适合群众需求的金融产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尽量降低融资成本,把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送到群众手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增强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同时,金融机构也以此为契机,促使自身业务进入低成本运营和低风险管理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普惠金融多方共赢、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普恵金融迎来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坚守金融服务人民的初心,普惠金融将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绝的金融活水。( 赵应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祖国神圣领土
下一篇: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