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喜见反诈宣传道高一丈

2021-09-09 10:32:56    南方日报

“你今天cos(扮演)的什么?”“我不是在表演,我是公安反诈警察。”只见连麦主播表情逐渐变化,开始语无伦次地自证清白,诸多令人捧腹的名场面由此诞生。最近,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反诈民警老陈宣传反诈骗知识、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的系列视频走红网络,网友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样的反诈骗宣传,热度越高越好。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近年来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但缺乏直观概念,总觉得骗子骗不了自己。然而,最高法公布的统计数据令人触目惊心:2020年,全国电信诈骗涉及财产损失达353.7亿元,在一些大中城市,电信诈骗案发量在刑事案件中占比高达50%。从打电话发短信,到利用网站APP,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令转账,到邀请刷单返利、设下杀猪盘,各种新型骗术层出不穷,有些电信诈骗人员还利用从非法渠道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情景沉浸式诈骗。人们一不留神,就会掉进一些自以为绝对不会掉进的陷阱。

“人民群众在哪,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公安机关的反诈骗宣传手段也在推陈出新。陈警官利用业余时间直播连麦,结合工作经验进行反诈骗宣传,就是一个很棒的例证。一来形式新颖,利用警官和主播身份反差制造的喜剧效果吸引关注,还鼓励其他主播宣传反诈骗,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裂变式传播优势扩大影响力;二来内容接地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观众识别各种骗术,让更多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下反诈骗常识,推动全社会齐心协力围剿诈骗。什么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陈警官的走红已经给出了答案。

陈警官的创意值得点赞。犯罪无法穷尽,尤其是对于电信诈骗来说,受害者很难挽回全部财产损失,新型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给案件侦破增添难度,反诈骗工作必须“攻防并进”。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陈警官一样的基层民警,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反电信诈骗宣传工作——把反诈骗标语印在超市鸡蛋上、学习反诈骗知识奖励摸警犬、拍摄反诈骗情景短剧、与动漫IP合作推出反诈骗主题漫画……不难看出,警方的反电信诈骗宣传投放同样区分了不同人群,堪称精准投放。而所有这些花式操作,都是为了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事实证明,与重复说教、强制下载相比,用心设计、真诚沟通往往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工作也会事半功倍。作为宣传受众,我们也不要忘记,反电信诈骗是全民行动。在收获快乐之余,更要让这些反诈骗知识入脑入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把反诈骗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笃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中秋月饼多点文化韵味也挺好
下一篇:内容为王,微剧才能走更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