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客服须有温度,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工

2021-09-06 11:06:01    人民网

“您好,我是智能客服,请说语音指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智能客服取代人工客服。然而,不少消费者对此很不适应:“智能客服总不能理解我的问题”“我陷入了找人工客服,再跳转回初始页面的反复循环中”。

更让人们担忧的是,不少地方的公共服务部门也开始使用智能客服替代人工客服,寻求人工客服帮助反倒成了一种“奢求”。

答非所问、僵硬死板、不会变通、设置复杂……智能客服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发布《数字化背景下客户服务便利度消费调查报告》,超五成受访者遇到过客服交流障碍,其中71.2%表示智能客服不能听懂要求,23.6%反映无法找到人工客服或遭遇踢皮球,问题得不到解决。

客服是一个有温度的工作岗位,不能完全交给冷冰冰的智能程序。诚然,智能客服能筛选掉大部分基础性问题,缩短响应时间,在某些场景下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也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然而,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很难做到整齐划一。指望用简单化、标准化、程式化的智能客服解决所有问题,最终可能是商家成为“甩手掌柜”,消费者的问题却难解。

企业不能只顾降成本、提效率,而忽视了消费者的便利度、满意度。有些企业隐藏客服按钮、取消人工客服等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批评权。各地公共服务部门在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更不能大规模上马智能客服取代人工客服,盲目地用“机器”换“人工”,一旦沟通质量和效率下降,往往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人工客服不能缺位,智能客服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客服,人机互助、共存才是未来客服的发展趋势。科技应用与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本不矛盾。智能客服的设计应从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升客服系统应变能力。不少客服电话语音系统层层分级、选项繁多,很多年轻人操作都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老年群体操作更是难上加难,客服设计增加适老化选项迫在眉睫。在优化智能客服设计的同时,还应保留相应比例的人工客服,通过人工客服弥补智能客服的不足,并保证人工客服转接渠道通畅。针对某些特殊领域、特殊群体,更应该做到人工客服“一键转接”。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客服行业的管理。随着客户服务多样化、复杂化,亟待建立具体的客户服务行业标准,包括客户服务时长、智能客服优化标准、人工客服设置及服务流程、消费高峰的客服处置等内容。还可以将智能客服纳入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作为相关企业的考核标准,提升和改善消费体验。

客服体系不是成本“包袱”而是服务“窗口”,反映着企业的竞争力、公共服务部门的亲和力。让客服更有温度,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林丽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网约车?
下一篇:3万出道?5万拍电影?不能让骗局得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