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无私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2021-09-03 10:12:31    人民日报

【人物】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

【故事】李桓英,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50年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她主动舍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李桓英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等,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点评】

29岁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期颐之年仍然心系麻风病防治事业……不久前度过百岁生日的李桓英,把毕生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而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在一段时期里,就连一些医务工作者也对麻风病患者绕道而行,但李桓英从不畏惧。为消除病人的顾虑,李桓英始终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就拉着长时间不松……“让麻风病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李桓英的信念始终如一。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40多年来,李桓英跑遍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患者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一些村曾经几乎没有路可走,她就坐索道过去;多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却笑着面对;设备简陋,她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直到现在两只手臂上还有两个清晰的疤痕。经过努力,李桓英成功将麻风病的治疗时间缩短了3年半。李桓英对患者的关爱不仅体现在治好他们的病痛上,更体现在如同亲人一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她以无私大爱诠释了医者仁心。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爱国,是李桓英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她总是坚定地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无惧征程艰难多,丹心从来系家国。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爱国科学家们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永远是我们前进道路上宝贵的精神滋养。

李桓英虽然没有儿女,却是很多麻风病患者的“李妈妈”。她曾经倾注无数心血的曼喃醒村,已顺利脱贫,一幢幢漂亮的傣族小楼鳞次栉比,村民脸上满是笑容和希望。“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依然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克服艰难险阻、加快创新脚步,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邹  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金水道”带来发展新机遇
下一篇:向隐形冠军企业学什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