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环卫工救女孩脱险反被指责,莫让好人寒心

2021-08-24 10:44:12    新京报

近日,一则环卫工人解救被困女孩却遭质疑的新闻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一个女孩的头因不慎被卡在铁门缝隙处,环卫工人高先生用手支撑女孩身体,从铁门另一侧将女孩成功解救。但高先生的这一举动,却因施救过程中手部曾碰到女孩隐私部位,而受到指责。

对于施救者高先生来讲,这样的结果是始料未及的。因为拍视频本就是为避免误会,让其他人帮忙拍的,也是他自己上传的。若知道做好事会给自己招来攻击和非议,估计他也不会“没事找事做”。

若不是因为这段视频,高先生救女孩脱险的一幕也就这样过去了,无论脱险的女孩还是高先生本人的生活都不会被打扰。然而也正是这段视频荡起的舆论场涟漪,让我们更加懂得关键时刻站出来、敢出手的可贵。

女孩脖颈被卡铁门缝隙,从视频看,缝隙空间虽不致让女孩窒息,但女孩当时一动不能动,这种身体被外物限制所产生的恐慌与无助,我们对此当有共情。由此而论,高先生及时出手,使女孩尽快脱离险境,理应受到点赞。

至于在救人过程中的细节是否合适,实在不应苛责。舆论对于救人者应抱有最大的善意和包容,这不仅是对当事者救人行为的道义支持,更是涵养社会向上向善风气的必然选择。毕竟,在危急关头,人的生命与安全应放在价值排序的首位,帮人及时脱离险境胜过任何对细节的吹毛求疵。

当然,这种无端指责显然代表不了舆论场的主流声音,但此种杂音不会自行消弭,更要防止由此产生的网络暴力引发寒蝉效应,束缚住行善者的手脚。要知道,守护好人的善意就是守护我们社会的温度,所以,对于救人者,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更不应用龌龊心态盯着细节不放。

由此而论,给救人者的行为按下道义上的确认键,为其解除后顾之忧,不仅是对好人的保护,也是在鼓励其传递善举的正能量。一个良善治理的社会不能容纳戾气横行,也不应被少数人的杂音所扰。

(迟道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当禁 家长“心魔”也需消除
下一篇:深入理解“儿童友好”的内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