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改善母乳喂养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1-08-24 10:20:45    光明日报

本月初是世界母乳喂养周,女性哺育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成为一名妈妈后,喂母乳还是喂奶粉,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众多科学研究证明了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而且对一个社会来说,较高的母乳喂养率被认为是现代化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减少未来的公共卫生支出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母乳喂养溢出私人领域而上升为公共政策、社会工程的一部分,至少可以追溯到30年前。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中国母乳喂养率并不尽如人意。据统计,2019年中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2%,不仅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2020年达标50%的预期目标,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既然母乳喂养好处多多,为何母乳喂养率却不高呢?其中,一部分人是受限于认知水平,对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还有一部分母亲很认同母乳喂养的理念并愿意付诸实施,但有限的产假、工作压力以及“背奶”等现实不足以支撑她的母乳喂养实践,才不得不选择放弃。而更值得注意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太过活跃甚至有些疯狂的奶粉营销。

在电视媒体的黄金时段,明星代言的奶粉广告高频出现,一连串营养成分名词以及包装为“爱”的符号及话语,撩拨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放大了家庭的喂养焦虑,也冲击和动摇着人们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认知。不到全球1/5的中国婴幼儿,撑起了全球1/3的奶粉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常。不过,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说奶粉市场不应该存在,而是意在强调奶粉市场亟须加强规范和监管,有关部门和公众在聚焦“提升国产婴幼儿奶粉竞争力”的同时,也不应漠视甚至无视奶粉广告诱导性营销、夸大宣传等问题。

同样的,母乳喂养固然值得提倡,但具体到每个母亲,我们也应尊重她们基于具体现实而作出的哺乳选择。母乳喂养也好,人工喂养也罢,每个母亲都应该有不受压力自主作出选择的权利。换句话说,我们要保障的是她们及她们的家庭能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作出选择,既不被商家的消费话语蛊惑,也不被主流的喂养方式裹挟。我们要警惕奶粉广告的科学话语说服策略,同时也应避免母乳喂养被异化为一种压迫性的道德规范。因为无论是在前者还是在后者中,女性的需求和体验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无视和屏蔽了。

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保护母乳喂养,共同的责任”。诚如斯言,尊重女性哺育自由,保障女性哺育权利,营造有利于母乳喂养的环境,离不开多方社会主体的协同努力,小到母婴室的打造,大到“撑腰”母乳喂养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以及生育成本共担机制的探索等。母乳还是奶粉,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也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作者:莫洁,系媒体评论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个人信息保护“法时代”到来了
下一篇: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