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答好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课题

2021-08-23 09:59:23    人民日报

一条流动的、繁华的大运河,必将日益展现美丽与魅力、功能与价值,让广大群众感受更多美好、收获更多实惠

 

在江苏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古运河穿越而过,河与桥错落有致,精致的江南人文景观尽收眼底。看岸上走廊,一幅61米浮雕长卷《古运河梁溪风情图》,刻印着近代老城古运河沿岸景色,令人印象深刻。

漫步古城街道,传统水乡文化与现代生活气息融合并存。街区相关负责同志说,如何在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古迹保护中寻找平衡,确实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前几年,随着部分居民陆续迁出,不少人都很关切,历史街区怎样保留原生态文化。既留住原汁原味的运河文化,又带给人们更多新的体验;让运河葆有那份“活的遗存”,又让人们增添“美的享受”——这道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课题,必须答好。

做好保护的文章,才能留住独特的风情。在清名桥街区,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建筑都以保护性修复为主,体现着运河古建特有的历史价值。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不破坏不损害遗产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对两岸群众的日常生活要“最小干预”,尽可能保留原生态风貌和风俗人情。经过一段时间综合整治,运河两岸重新焕发活力。如今,大小游船畅行在运河上,沿运河建设的博物馆、运河公园、文创中心均对公众开放,传播着历史文化知识,赓续着运河文脉。兼具城市交通和旅游观光功能的环城“水上巴士”,载着本地市民和往来游客,穿行于运河美景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运河育人,更应惠民。在运河苏州段平江、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居民曾一度使用“三桶一炉”:用吊桶取井水、洗澡用浴桶、方便用马桶、做饭用煤炉。经过综合规划,当地对沿河建筑立面进行整修,修复驳岸河埠、截流污水、改造管网;对一些老建筑,尽量保护原有结构基础,结合新材料提升改造。当地负责人表示:“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与改善民生并不矛盾。”通过实践,在维护遗产完整性真实性的同时,让运河古建中的居民和游客,既能体验运河传统文化,也能享受现代城市生活,更好造福于民。

保护好、利用好大运河,归根结底要惠民利民。河与人和谐共生,沿线的生态环境与上岸渔民的生活保障理应统筹兼顾,运河水上观光文旅与绿色航道交通应该齐头并进,运河文化保护同提升城市品质、民生改善可以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其实,“运河文化带”也应成为“惠民工程带”。一条流动的、繁华的大运河,必将日益展现美丽与魅力、功能与价值,让广大群众感受更多美好、收获更多实惠。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着力加强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沿线必定能留得住历史文化乡愁,让美好生活乘“运”而来。

(作者为本报江苏分社记者姚雪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变“碳”为宝大有可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