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家校要和孩子一起“动”起来

2021-08-20 11:40:24    广州日报

如今中小学校园中,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越来越多,一些青少年甚至患上老年病……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强健孩子体魄,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等15部门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

这个暑假是新规出台后的第一个假期。这份特殊的作业,落地效果如何?对此,新华每日电讯的一项调查显示,46.17%的学校没有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在有体育家庭作业的小学生中,学校要求锻炼时长超过1小时的不足15%;没有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小学生中,高达4成的小学生“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长”。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管中窥豹,这些数据结果仍然值得思考。其实,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不是目的,最重要还是为了让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体育运动之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时候,因为考试分数关乎眼前利益,而学生体质的问题可能要过十年、二十年才会显现出来,学生的校内体育锻炼难免就打了折扣,更遑论校外的自发锻炼。认知上的误区,无疑给青少年体育锻炼设置了无形障碍。

少年强则国强。这里的“强”,不仅是智力、能力之强,更包括体魄之强。上世纪50年代时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了一句著名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为国效力的同时,强健体魄。这句话如今仍然适用,毕竟没有身体的这个“1”,拥有再多的“0”,最终也只是“0”。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加入养生大军之中——“保温杯里泡枸杞”“可乐里面加生姜”……虽有调侃意味,但仔细想想,体质健康何不从孩子抓起、从小打好基础呢?

为孩子长远计,体育家庭作业应当成为寒暑假的一个“标配”,要配足更要用好。而要真正让体育家庭作业见实效、利长远,关键还在于家校要和孩子一起“动起来”,校内校外一起抓。于学校,要避免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尽快行动起来,研究细化落实方案;于家长,要对孩子体育锻炼更上心,不敷衍了事,以身作则,陪伴孩子一起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运动场地设施等硬件保障。社会各方协力把好政策用好,让孩子爱上运动,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乃学生之幸,家庭之幸,教育之幸,国家之幸。就此来说,全面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仍任重道远。(张冬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爱心厨房:烟火不灭,希望就在
下一篇:立法整治噪音,让市民睡个安稳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