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为通勤注入更多幸福感

2021-08-18 11:57:47    广州日报

日前发布的2020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报显示,广州城区通勤半径31公里,平均通勤距离8.7公里、时耗38分钟,45分钟通勤比重达到79%,城市交通系统较好地支撑了广州的空间拓展。

这份年报内容很丰富,涵盖广州城市交通的方方面面,我比较关心通勤这一指标,不仅因为我每天驾车上下班,对广州通勤现状有切身体会,更因为通勤是一个观察城市空间、交通效率、宜居水平最直观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探究,广州表现比较好。去年12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全国主要城市中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其中,4个超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离为9.3公里,超大城市平均通勤时耗41分钟。全国排名第一的城市,平均通勤时间为47分钟,平均通勤距离超11.1公里。广州为38分钟,平均通勤距离为8.7公里,这些指标都低于超大城市平均水平。

广州通勤保持较为合理的区间,不仅是天时地利的结果,更是人和的产物。仅以重要公共交通工具地铁为例,广州地铁建设突飞猛进。“十三五”期间,广州地铁通车里程增长1倍,实现“区区通地铁”。运营线路从2015年的9条、266公里增长至2020年的16条、531公里,站点从139座增加至238座,将轨道交通服务延伸至外围区,实现了外围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只要观察一下3号线上下班时段的客流情况,就不难想象,地铁在通勤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更不能以大多数掩盖极少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报告同时显示,36个主要城市中有超过1000万人,占通勤人口的13%,正在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其中,超大城市单程大于60分钟的中心城区通勤人口比重18%。单程大于60分钟,意味着每天花在上下班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还是挺辛苦的。花在路上的时间多了,享受生活的时间就少了,这种状态有损幸福感。

城市在不断成长,通勤半径在不断扩大,要缩短平均通勤距离不太现实,可行之道在完善交通网络,让城市血脉更畅通一些,流动速度更快一些。以开车上下班的体验来说,广州的道路不算少,但提升交通效率的空间仍然存在。比如,道路维修可更精细,尽可能减少对道路资源的占用。改善城市通勤情况,要做增量改革,增加道路资源供给,提高公共交通运能,还要做存量改革,打通影响通行效率的瓶颈,让车子能跑起来。有时候,在上下班路上,车能跑多快,幸福感就有多强。(练洪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少按些喇叭 多攒些文明
下一篇:众防严打斩断偷窥黑产业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