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精细管理厘清斑马线前的责任

2021-08-18 11:51:59    北京日报

本市“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正积极推进。记者调查发现,各个路口有没有加装红绿灯和监控设施,有没有设置缓冲地带、安排专人引导,通行秩序大不一样。

总体来说,目前的突出问题分两类。一种是“车不让人”,一些司机行经斑马线速度不减、蛇形而过,特别是一些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没有专人管理引导的路口,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另一种是“人不理车”,个别行人误解了“礼让”之意,自认有了优先权,过马路慢慢悠悠,有的还大闯红灯,不仅导致机动车寸步难行,也增加了路口的危险系数。一来二去,有时车等着人走、人也等着车走,有时车想抢行、人也想抢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和判断,反倒是都不好走了。

路口礼让,看似只是一件为了兼顾安全与效率的小事,但其深层涉及的是路权的划分、责任的厘清。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提醒着我们,善政达致善治,中间的转化有赖于更多精细化治理举措。就眼下来看,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对执行细节予以清晰界定。比如,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情形都包括什么,行人身在何处时应当等车通过,司机与行人有无沟通手势,等等。让参与主体都掌握清晰的操作方式,我们才能让这一文明规则更好落地。

在这方面,一些城市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比如加装红绿灯、设置安全等待区域,以时间或空间上的分离,让人和车更好地分离;铺开监控设施、加大人员疏导,通过强化监督、严格惩处,让路口交通出行者重视起来;推行公车带头,让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以及公职人员自驾车作出表率……管理方法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越细致越完善,操作性越强,约束和震慑作用也会更明显。而建诸同一套行为指南之上,经由一段时间的磨合,无论司机、行人还是执法者,就能够形成规则共识,达成彼此间的默契。

身处汽车时代,我们“上车是司机、下车是行人”,但无论是手握方向盘还是走在大街上,都是文明参与者。该等待就等待,该通行再通行,遵规守法、井然有序,美丽的是城市文明风景线,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汤华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常态化抗疫中进一步夯实文明习惯
下一篇:学会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