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及时给职业陪诊服务“立规矩”

2021-08-17 11:23:12    经济日报

近来,“职业陪诊”服务走进了公众视野。在不少城市,有人专职陪同老年人及外地患者就医,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帮助挂号、缴费、取药等,升级版的“陪诊”服务还有专车接送等延伸内容。

现实生活中,空巢老人、单身青年,生病后不得不独自面对就诊等难题。有了职业陪诊服务,相关难题有了解决渠道。对于有需求者来说,这可起到雪中送炭作用,是一件好事。

不过,陪诊服务有其特殊性,目前还没有进入正式的职业目录。陪诊看似没有什么门槛,实则不仅仅是排队挂号、帮忙拿药、陪着看病这么简单,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陪诊提供的是个性化专业服务,接触的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只有去用心关注客户的需求,带着感情去工作,满足个性化需求,才可能让顾客满意。同时,这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更需要从业者具有职业精神和敬业意识。

还要看到,职业陪诊既涉及患者生命健康问题,也应保护好患者的隐私信息、财产安全、心理感受等。一种新的职业初生时可能往往有一些争议,不妨交给市场、交给时间去解决。当然,这不是说监管部门可以完全袖手旁观。有关部门应该对这种新出现的职业予以关注,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监管办法。当务之急是,应该对职业陪诊服务的供给方进行合规审查,防止各种“医托”借着“陪诊”的名义行骗,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当在就诊流程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就诊者特别是老年人、外地患者的就医体验。(吴学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奋斗成就佳绩 奋斗未有穷期
下一篇:又拜鬼了,极其恶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