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严把临期食品安全关

2021-08-17 11:08:42    经济日报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有望突破300亿元。

反食品浪费法中明确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也就是说,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而是保质期限临近,商家为了避免临期食品变成过期食品,而低价促销的商品,仍属于符合保质期要求的安全食品。不过,商家销售临期食品,必须在醒目位置标示“临期食品销售专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既盘活了企业库存,又以比较低的价格让消费者享受味觉体验,还有助于减少粮食浪费,节省社会资源,可谓是一举多得。不过,食品一旦进入临期阶段,影响其安全的不确定风险会明显增加。譬如,食品运输贮存条件不达标,即便保质期未过也可能变质。此外,网购是时下商品销售的重要渠道,而临期食品一旦成为一些电商的专门业务,若没有严格的规定及有效的监管,其溯源管理与安全管理无疑会更困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减少食品浪费与保证食品安全不可偏废,允许临期食品销售,必须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竭力避免销售的无序泛滥,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一方面,要尽快完善临期食品流通方面的法规,使临期食品的流通符合安全条件并遵循严格的程序。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完善临期食品流通销售渠道的严格管控制度,保证渠道的专业性、可靠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工作,对商家销售临期食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全程可追溯系统,对不法商家隐瞒临期食品信息,恣意翻新销售过期食品等不法行为,要重拳出击,绝不手软,保障消费者“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廖海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要规范有序开展
下一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益尝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