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职业陪诊师”也需要监管“陪护”

2021-08-13 11:44:37    北京青年报

前段时间,一条关于“职业陪诊师”的视频走红网络,“陪诊师”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现实生活中,儿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独自打拼的“单身青年”,生病后却不得不面对这份孤独以及孤独之外的难题。“职业陪诊师”这个新兴行业就是“孤独就诊”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案。(8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职业陪诊师”,顾名思义,就是陪患者去医院就诊的人。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流动化速度加快的当下,“职业陪诊师”的确大有用武之地。比如,不少与父母分居两地的独生子女表示,最怕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因为一想到去人头攒动的医院里排队挂号、就诊、检查、交费、拿药等,还要面临越来越多且功能复杂的智能设备,穿梭星罗棋布的科室之间,想想都让人头疼。更何况,医院很多检查都要求有人陪同,甚至要求有力气的人陪同。

除了父母生病,一些远在异地他乡的单身青年也害怕自己生病,因为那时不仅要拖着疲惫不堪且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跑上跑下,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孤独与痛楚。

在这些情况下,“职业陪诊师”的出现,无疑是孤独就诊者的福音。据报道,在相关平台,有人购买陪诊服务给父母,也有年轻人给自己下单,还有单亲妈妈购买陪诊服务给孩子。“职业陪诊师”陪着一个又一个服务对象度过他们人生中的孤独时刻。这减轻了患者的孤独和折腾,帮助患者的亲人节约了时间成本和往来照顾亲人的经济成本。

当然,“职业陪诊师”不能把陪诊仅仅当成一门生意。医生不仅是看病,更要给予人文关怀,陪诊同样如此。正如一位陪诊师所说,这个工作需要同理心,需要付出感情,如果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年左右,陪诊服务曾迎来一波发展小高潮,但一两年后大多已不见踪影,究其原因,一是人们对这项服务了解太少,推广难度大,二是其被当成纯粹的生意,没有被广泛接受。“职业陪诊师”要想干得长久,需要患者对“职业陪诊师”建立起信任感、亲切感,才可能从内心接受这项服务。

为防止“职业陪诊师”坑害患者,引发医患新纠纷,医院应对陪诊师实施必要监管。比如,设立进院陪诊的基本门槛和收费标准,并在医院建档登记,取得许可,持证上岗。让患者更方便快捷地就医,本是医院的职责,如果不能亲自提供陪诊服务,那就要对“职业陪诊师”进行必要的监管。

该行业发展到一定时候,监管部门也必须作出如上规范,切实防止陪诊师与“医托”勾结,让不法分子钻了这个行业的漏洞。也要防止陪诊师成为医院利益的代言人,忽悠患者接受滥检查、大处方。总之,在未来的发展中,“职业陪诊师”只有越来越正规化、系统化,才能真正经得起患者与时间的检验。(针未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是土壤环境
下一篇: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