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网约车广告屏岂能随意安

2021-08-13 11:37:13    经济日报

近日,有些城市网约车在副驾驶座位后方加装了液晶车载广告屏,引发司机及乘客热议。曾经大面积“退潮”的车载液晶广告屏何以卷土重来?这样会不会埋下安全隐患?相关问题值得商榷。

网约车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营,是因为乘客、平台、司机三方是一个利益综合体,在满足各自权益和需求的情况下,三方形成一种商业契约,三方都有自身的合法权益。显然,网约车平台采取一些举措不能忽视乘客和司机的合法权益。

要看到,液晶车载广告屏亮度大,声音也不小,尤其是在网约车这种相对密闭且狭小的空间内,乘客躲无可躲,不看都不行,乘车体验感大为降低。而且,部分网约车车载广告屏安装在车座椅头枕的位置,而车辆座椅头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汽车在事故中受到前冲、撞击时,可以对乘客形成相应的缓冲和保护。加装液晶车载广告屏后,缺少了这样的缓冲和保护,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广告屏幕破碎,难免会对乘客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此外,网约车车载液晶屏连着车辆的电瓶,即使车没打着火,只要不拔钥匙,这块屏幕也会亮,很容易导致车辆电瓶没电,造成车辆启动困难。此外,由于液晶显示屏发热严重,司机不得不开空调,油耗更高了,增加了司机的运营成本。

即便也有一部分乘客认为,网约车车载广告屏在视频内容的选取上相比此前的广告屏已经有所优化,但总的来看,网约车车载广告屏确实该整顿规范了。网约车公司不能单纯为了自身利益就牺牲了乘客的安全和乘车的舒适度,影响了乘客的体验。尤其是对于安全问题,更是要置于首要位置。对此,监管部门应给予高度关注,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对其依法做出管理规范。(苑广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期待铁路增设“冷暖车厢”
下一篇:“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城市文明建设必要一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