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美国是实施“种族灭绝”的罪魁祸首

2021-08-13 11:13:12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无名坟墓事件震惊世界,揭开了西方殖民者掠夺、戕害北美大陆原住民,大搞“种族灭绝”的冰山一角。

其实,加拿大这一残忍的“种族灭绝”行径,完全是“师承”美国。美媒日前刊文揭露,自19世纪下半叶起,美国陆续建立起300多所原住民寄宿学校,强制印第安儿童入学,并禁止他们使用土著语言和保留传统文化习俗。当时,同样面临所谓“印第安人问题”的加拿大,曾派人赴美“取经”。美国相关研究学者指出,美国寄宿学校残酷对待原住民儿童,被迫进入学校的儿童不仅要承受繁重劳动,还经常遭受体罚虐待,大批人因饥饿而死亡。路透社援引美国原住民相关机构的数据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可能有4万名原住民儿童死于寄宿期间。论戕害、掠夺原住民,美国是实施“种族灭绝”的罪魁祸首。

翻开美利坚240余年的发迹史,每一页都浸透着原住民的血和泪。靠着不间断的武力扩张和对当地原住民的血淋淋的屠杀掠夺,美国从建国时一块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的英国殖民地,急剧膨胀了10余倍,“变身”为世界国土面积第四大国。

在美国残酷的扩张运动中,北美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沦为最大受害者。建国后近百年时间里,美国极力推动“西进运动”,疯狂驱逐、杀戮印第安人,从他们手中夺取了约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鼓励消灭印第安人,美国政府甚至把印度安人的头皮标上价码——1814年颁布的一条法令规定,每上缴一块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将获得50至100美元的奖励。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寄宿学校、“收养项目”等,对印第安人进行长期强制隔离、同化,系统性抹除其身份和文化认同。统计数据显示,1492年到20世纪初,美国印第安人口从500万锐减至25万,减幅高达95%。如今,印第安人仅占美国总人口的2%,且大多生活在美国政府在中西部贫瘠地区划出的原住民保留地内。

“对美国印第安人而言,这就是一场种族灭绝战争。然而,美国主流叙事在描述相关话题时,往往故意掩盖了这一点。”在研究美国政府和印第安部落关系近30年后,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学教授杰弗里·奥斯特勒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言不虚!曾经风靡世界的美国西部影片,堂而皇之地将美国展开的这场“种族灭绝”行动,包装成美利坚文明在北美大陆传播福音的“壮举”。影片中,好人都是西部牛仔,坏人都是印第安“野蛮人”,干掉他们就是文明战胜野蛮。这是典型的用艺术美化美国的残暴历史。

这就是标榜“天赋人权”的美国!

时至今日,历史的伤疤还在不断淌出汩汩新血。印第安人从未享受过“美式民主”的红利,却屡屡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和发展问题的牺牲品。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约25.4%的美国印第安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几乎是白人的3倍,印第安人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仅相当于白人家庭的60%;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国原住民发病率是白人的3.5倍,死亡率也远高于白人;不少原住民保留地自然环境恶劣、住房和卫生条件极差、甚至不通水电,难以应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而北美最大原住民族群——纳瓦霍族,约30万人口竟生活在一片放射性废料泄漏区,20年间罹患癌症率翻了一番……

当历史照进现实,美国原住民的悲惨境遇,一次次戳穿“美式人权”的虚头假面。“种族灭绝”“强迫劳动”“武力扩张”才是美国的立国之本,也是美国成功晋级超级世界强权的罪恶手段。

多少年过去了,美国政府或许知道,自己赖以建国的殖民黑历史上不得台面,所以绝口不提;美国政府或许也知道,殖民史虽然充满罪恶和血腥,但也带来了美国的“伟大”,所以不能自己打脸。这就助长了今日美国的种种痼疾:白人至上主义的自私、排他、残忍本性,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主导着美国政治;伴随“种族灭绝”而来的系统性种族歧视,沉渣泛起、屡屡作妖,令美国少数族裔“不能呼吸”。

“心里脏比身上脏更脏”。如此肮脏不堪的美国,总想把别人抹得跟它一样脏,仿佛只要这样,自己就不脏了。殊不知,这样只会自己越抹越脏。(李嘉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辟人权事业新境界
下一篇:谱写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