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家长迷信的“增高针”,必须规范起来了

2021-08-11 11:43:28    光明网

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请问可以打增高针吗?”“我儿子想长到一米八,医生给开点增高针呗!”如果不是媒体报道,估计很多网友都不知道,还有“增高针”这样的东西,而从相关医生的反馈看,“增高针”正在受到一些对孩子身高有焦虑的家长的热捧。

据报道,所谓的“增高针”,说白了就是儿童生长激素。从医学角度看,生长激素本质上是种医疗药物,是用于治疗矮小症等特定疾病的,然而在当下,它的使用范围被扩大化了,成为了帮助一些身材矮小但并无疾病的孩子长高的“神药”。

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的身高普遍在提升。家长们对“增高针”趋之若鹜,需求量越来越大。形成这种局面的最终因素之一,就是围绕孩子身高的焦虑,此外,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医生,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违背医学规律,超出正规范围地使用生长激素,也是重要原因。

如报道提到,由于推广“增高针”能获取暴利,一些医药代表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而部分医疗机构,也瞄准家长的身高焦虑,将生长激素的作用神话,甚至宣称可以定制身高,用误导宣传的手段来收割家长们。

对家长来说,为了让孩子长个,盲目打所谓的“增高针”,不仅可能毫无“疗效”,还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危险。毕竟,生长激素本质上是药物,并且有明确的副作用,如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现象。

为了推广价格不菲的“增高针”,那些被商业利益蒙蔽的医疗机构,当然不会严格地为家长们提示风险,反而会吹嘘神药。这种打着增高、定制身高旗号的医疗行为,无疑会埋下重大的风险隐患,所以规范“增高针”的使用迫在眉睫。

首先,不管是对“增高针”的生产厂家,还是对提供类似儿童生长激素注射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都应有更严格的监管,严格限制生长激素的临床使用。同时,对将“增高针”当成神药推销的虚假宣传、误导宣传行为,要严厉打击,提高其违法成本。

其次,不少家长求助民营医疗机构,被医生误导,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开设儿童内分泌科专科的医院寥寥无几。所以,也要加大公立医院相关专业科室的建设力度,通过更多权威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来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改正其身高焦虑背后的一些观念误区。

至于广大的家长们,希望孩子身材高大,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如果确实患有矮小症,那就去正规医疗机构求医问药,及时治疗。但是,没必要为了追求长高,而对孩子的身体进行不必要的人为“改造”,如果迷信“增高针”的神奇作用,忽视其副作用,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最终后悔恐怕都来不及。(熊 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环保卫士成“排污保镖”,治理还当零容忍
下一篇:外卖员行为应严加管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