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全民健身更上层楼,普通百姓的民生礼包

2021-08-10 10:42:26    工人日报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活力跃动的身影,是普通百姓无论在太极散打、排羽乒乓,还是组团夜跑、有氧搏击中体会到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期待“体育和生活无缝衔接,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双轮驱动”的美好愿景越来越近。

8月8日,东京奥运会闭幕,也是第13个“全民健身日”。之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提出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包括“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等一系列举措。

自1995年国家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各地公共健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健身观念不断更新,公众健身方式日益多样。如今,网上健身科普推文比比皆是,健身馆雨后春笋般开门迎客,“15分钟健身圈”让很多人享受着健身的便利。运动、健身正在成为不少人可知可感可控的生活方式,“无运动,不生活。无运动,不健康”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临近,数百家标准冰场、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落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走向现实。在中小学校园里,学生每日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的“硬杠杠”,为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全民健身带给普通百姓及相关领域和行业的改变是巨大的。这首先得益于政策的东风。从2009年“全民健身日”的确立、行政性法规《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到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2019年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三步走”建设目标、对全民健身成效提出明确要求,可以说,国家顶层设计锚定目标、规划蓝图,高瞻远瞩地为全民健身画好了路线图。

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健身需求不断增长,专业的健身指导、健身赛事、健身服务正在成为部分人群的刚需。这种刚需是相关公共服务发展的动力,是激发体育产业活力的源泉。更舒适的健身环境、更多元的优质服务、更多样的运动方式之下,群众健身热情高涨。不仅如此,随着智能运动软硬件的发展,运动健身逐渐具有了一定的时尚和社交属性,这也是参与者众的原因之一。

此外,近年来丰富频繁的各类体育赛事也助推了全民健身热潮。对各类赛事的关注、观看,客观上拓展了群众对体育的认知,唤起了更多人对运动的兴趣与热情。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无论是对选手的表现和成绩牵肠挂肚,还是与亲友一起讨论比赛规则与技巧,很多人在感悟奥运精神、领略竞技体育魅力的同时,也在有意识地探索更专业的运动之道。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之间正在形成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

全民健身展现出国人的生活图景和时代特点,与此同时,若干方面仍有进步与改进空间——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仍存差距,不同地区之间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免费开放的运动场地与设施依然匮乏,公众的科学健身意识及技能仍相对薄弱,健身安全问题仍未得到充分重视等。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一串数字勾勒出未来5年全民健身的发展目标。而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活力跃动的身影,是普通百姓无论在太极散打、排羽乒乓,还是组团夜跑、有氧搏击中体会到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期待全民健身更上层楼,为普通百姓送上更大的民生礼包,期待“体育和生活无缝衔接,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双轮驱动”的美好愿景越来越近。(韩韫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奥运热搜之变折射国人心态之变
下一篇:乡村“复兴少年宫”筑梦育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