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托管服务立足家长更要立足孩子

2021-08-09 16:00:11    光明网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后,为期12天的第一期北京暑期托管服务在不久前结束了。报道指出,这种由学校提供的暑期托管价格更便宜,让农民工家长们感觉更为信赖,不过也存在着托管服务内容较为匮乏、参加托管人数非常少等问题,值得相关部门继续关注并作出改进。

《通知》出台,社会各界纷纷担忧学校会将暑期托管变成枯燥无趣的“第三学期”,然而初步实践的结果却是服务“遇冷”。之前,大家构想出来的双职工家庭所面临的困难在于,由于工作原因无法脱身,若没有老人帮忙看管的话,孩子在假期没有人照顾,就不得不把他们送到各类培训机构,花费高昂的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学校暑期托管服务的推出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政策,既能减轻家长们时间和金钱上的压力,盘活当地假期中闲置的社会资源,更是在商业培训机构缺位的情况下,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又充实的假期生活。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家长们对孩子暑期生活,还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

从家庭视角来看,暑期托管服务解决了“家长”的问题,但在升学压力既定的前提下,没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像上述报道中那位学生家长所说的,“能够理解对于不补课、不授新课的规定,但儿子的英语成绩不太好,希望儿子在暑期能有机会追赶一点”,同时他还表示考虑等托管结束后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不难看出,在解决家庭无力看管孩子的困扰之后,暑期托管服务下一步重心,应该放到如何丰富和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上。虽然有媒体不断呼吁,托管服务不应该成为“第三学期”,但若不能让托管服务的提供者,把工作重心放到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以及健康水平等素质的教育提升上来,自然难以消除大众对现有公益类托管服务的成见。

从政府视角来看,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具有较强公共物品属性是有共识的,也就是说政府具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确保孩子们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虽然暑期托管服务没有被纳入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中,但是它对于提升经济效率、社会福祉都有着很大裨益,可以被认为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减轻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大背景下,具有公益性质的暑期托管服务更需要提升质量、增加选择,避免参加托管则孩子收获一个毫无成长的假期、不接受托管则无处可去的窘境。因此,未来对暑期托管服务模式的探索,还可考虑加大人力资金等资源投入、明确托管服务机构的权责、给予适当的政策激励,并进一步鼓励并引导民间力量、社会力量的进入,而不是仅仅为基层组织和人员增添负担。

暑期托管服务之所以愈加受到社会广泛重视,直接原因是要解决城市双职工家庭的相关问题,包括取消补习班之后孩子们去哪里。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需要重视人的价值、时间的价值的阶段了:从女性走出家庭、积极投入生产,到孩子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时间和效率等同于金钱,这一切都与过往的农业社会大相径庭。如果不能从这个角度来开展具有公益性质的暑期托管服务相关工作,就很难让这项有益的政策释放出我们所期望的能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可鉴处不少
下一篇:以人为本,守护文化遗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