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把自己行走的每一步化作桥梁

2021-08-09 15:02:04    人民日报

【人物】“高原信使”王顺友

【故事】王顺友,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原“马班邮路”的一名乡邮员。他坚守岗位30余年,每年有330天行走于高山雪原之间,从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2021年5月30日,他因病逝世,但人们依然传颂着他不平凡的“马班邮路”精神。

【点评】

提起“马班邮路”,不少人都会觉得陌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可能难以想象,“用马驮着邮件按班投送的邮路”是什么样子。在我国邮政史上,这一古老的通邮方式曾经连接起了诸多偏远山区,是他们与外界通信的唯一选择。王顺友,就是从木里县城至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卡拉乡“马班邮路”的一名乡邮员。

上个世纪,木里县大部分乡镇都不通公路和电话。王顺友行走的这条邮路,是白碉乡等地群众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崎岖险要的邮路,连接着大山外的新鲜动态,承载着离家游子的牵挂,传递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从王顺友接过父亲手中马缰的那一刻起,他就将当地群众对邮路沉甸甸的期待扛在了肩上,一扛就是30多年。

往返的邮路,刻印着王顺友执着的脚步。每一趟邮路,他先要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一半时间被冰雪覆盖的察尔瓦梁子,接着又要走进海拔1000米、最热时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中途还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沟梁,有时好几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一匹马与他做伴……艰苦危险的环境、孤独难熬的行程,都没有让王顺友产生丝毫的犹豫和停滞,连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也没有让他放弃过派送。在一个个孤独的夜晚,一次次遭遇危险的时刻,支撑他迈出脚步的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乡亲们需要我”。

一个牵着马送信的人,对于木里来说到底有多重要?王顺友曾说:“现在我们有十几条‘马班邮路’,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所有这些路加起来,就把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就把党与政府和木里连在一起了!”在西南山区的高山深谷里,有许多像王顺友这样的“忠诚信使”,把自己行走的每一步化作桥梁,开辟了一条深山群众和外界沟通联系的便民通道。近年来,木里交通状况逐渐改善,如今全县110个行政村已经全部通了硬化路。就在今年6月份,木里县实现县、乡、村三级邮路的一周三班投递全覆盖。曾经的“马班邮路”,正在向着现代化物流快速演进。

今天,“马班邮路”已退出历史舞台,但王顺友与“马班邮路”的传奇,将一直被人记取;他的崇高精神,犹如高原上的索玛花,依然鲜红耀眼,也将激励更多人在新的征程上坚定前行。

(徐  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手机应用程序清爽起来
下一篇:对危废违法及监测数据造假者零容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