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楼让景,是对老城文化的礼敬

2021-08-05 11:00:48    北京晚报

银锭观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燕京八景之一。日前,随着建成于1984年的积水潭医院新北楼的拆除,这一景观视廊37年后终于被打通。被高楼遮挡的西山山脊,又重新映入站在银锭桥头的人们的眼帘。

据本报报道,这是今年西城区全面落实核心区控规,推动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举措。地上11层的积水潭医院新北楼被采取了小心翼翼的措施拆除。每拆一层,施工人员都要到银锭桥上往西看看,密切关注景观视廊的恢复情况,同时也采取了种种不厌其烦的“笨办法”,做到了对医院安全的高度负责。这样精细的绣花功夫,一改人们印象中拆楼就是用挖掘机大开大合粗放作业的印象。可想而知,如此小心谨慎,如此精雕细刻,又是如此体量的工程,需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和人财物力成本。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景观视廊内今后将不再新增任何影响景观视线的建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要还给市民一个原汁原味的北京美景。

从登临远眺的角度,老北京原来有非常美的景观,是老北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片四合院的衬托下,天坛、故宫、景山、钟楼、鼓楼这些重点建筑显得尤为突出,看上去既很平稳,又有变化。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蓝天白云下,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和青灰色的民房构成强烈对比,间或排列着绿树繁花,再加上偶尔掠过长空的鸽群,老北京之美是铭刻在北京人心里的。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既是市民的共识,也是政府的责任。近年来,北京老城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老城”这个词出现了32次,足见其重视程度,也凸显紧迫性。而且,老城保护不等于不需要更新。“传承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焕发老城活力”,这三个方面可以也必须达到和谐统一,不如此就无法为市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城做好疏解整治的减法,人居环境就会收获改善提升的加法。环境整治好了,违建没了,胡同风貌自然就会再现。那些藏在犄角旮旯,一度明珠蒙尘的古建文物们在拆违、腾退后得以重新得见天日。不仅成为新的景点,更是北京历史文化活生生的见证。比如位于西四北三条的古刹隆长寺,一度沦为大杂院,大殿被违建包围,各种电线在房屋里缠绕。在拆除院内自建房后,寺内明万历、清乾隆的彩画原迹再次亮出。

无论地面上的疏解整治,还是银锭观山这样景观视廊的打通,为了再现老北京文化历史记忆,街区更新与历史文脉保护有机结合,必须一个片区一个对策,一个建筑一个对策地抠。只有这样,用无数个用心的细节,才能唤醒记忆中的北京,展现千年古都的独特风貌。(张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创雪糕,文化是“主料”
下一篇:向奥运赛场的“老将”致敬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