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正当其时

2021-08-05 10:42:42    人民网

 近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出台,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对1998年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原《条例》进行全面修订,也是保证2019年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顺利实施的重要法律武器。

《条例》聚焦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重点问题,进一步细化相关制度措施,强化对耕地的保护,针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及“合村并居”中违背农民意愿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制度边界,强化法律责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容不得半点闪失。《条例》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不仅明确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侵占不得,更进一步拓展了土地用途管制的重点和内容。

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农地姓农”,必须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条例》首次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其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法律的“紧箍咒”,促使“一把手”对耕地保护切实负起责任来,让政府真正担负起耕地保护的职责。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条例》加大了对破坏耕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耕地“非粮化”的处罚规定,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切实保护耕地,进一步筑牢了耕地保护的法律网。

针对公众关心的保障村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有关问题,《条例》在宅基地管理等直接关系农民利益的问题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将“宅基地管理”单列一节,明确宅基地申请、审核批准程序,要求地方政府依法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合理保障农民宅基地需求。

针对近年来部分地区在“合村并居”中出现的侵犯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问题,《条例》专门作出“四禁止”的规定:禁止违背农村村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禁止违法收回农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村村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禁止强迫农村村民搬迁退出宅基地。“四禁止”释放了禁止侵犯农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权益的明确信号。

从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到增加征收土地预公告制度、强化被征地农民参与制度,再到土地督察制度具体化问题、优化用地审批程序,《条例》每一项的背后,都蕴藏着浓浓的为民情怀。《条例》的出台可谓是正当其时!(孟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奥林匹克赛场上不是只有竞技
下一篇:帮扶要量体裁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