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四早”仍是应对新一轮疫情关键所在

2021-08-04 15:11:13    北京日报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是中国抗疫一路走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应对新一轮疫情的关键所在。“四早”环环相扣,一步慢则手忙脚乱、失防失守,一步早则赢得先机、掌握主动。疫情风险随时随地可能存在,病毒变异还有无限可能,但只要坚持“早”,就能尽快锁定“风险点”、切断传播链。而这一坚持不懈、快速反应的过程,也是城市治理能力持续淬炼升级的过程。

当前,受德尔塔变异毒株影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国内部分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本市也出现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持续延长的传播链条提醒我们:警报再次拉响,风险就在身边。

德尔塔更高传播力、更高病毒载量和更短潜伏期等特点,改变了过去“密接者”的范围和概念,给全球抗疫带来了新的挑战。眼下国内正值暑期,是旅游出行高峰,机场车站、热门景区等一旦不慎,容易成为病毒传播枢纽。形势确实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对我国来说,目前疫情总体仍在可控范围,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依然有效,疫苗的广泛接种也大幅减缓了病毒的传播速度,为防控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总的来说,国内目前没有疫情大规模暴发的现实环境,当务之急,还是把常态化防控各项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紧绷防控之弦,阻断病毒传播,重中之重便是“早”字当头。“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是中国抗疫一路走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应对新一轮疫情的关键所在。疫情防控,就是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处置更迅速、措施更严格、封控更果断,越能守护公共安全。事实上,本轮疫情之所以呈“多点开花”态势,毒株变异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同时暴露出一些关键场所思想松懈、防控疏漏的问题。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面对更狡猾凶猛的病毒,必须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做在前头。常态化疫情防控也好,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密接追踪、封闭管控也好,每一步都把动作做到位,疫情防控就有了稳定的基本盘。

“四早”是基于科学防疫的行动指南,也是贯穿于城市治理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早”的落实,都依托于一整套精准嵌合的应急响应机制,涵盖疫情防控的各个方面、各条战线。做到“早发现”,需要医疗机构当好“一线哨所”,也需要广大市民积极做好自我观察;用好“早报告”,需要市民、社区、单位等各方层层压实责任,也需要后续处置周严快速;坚决“早隔离”,前提是做好流调溯源,找到重点人群实行精准管控;实现“早治疗”,则必须以充足专业的医疗资源为保障,方能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可以说,“四早”环环相扣,一步慢则手忙脚乱、失防失守,一步早则赢得先机、掌握主动。疫情风险随时随地可能存在,病毒变异还有无限可能,但只要坚持“早”,就能尽快锁定“风险点”、切断传播链。而这一坚持不懈、快速反应的过程,也是城市治理能力持续淬炼升级的过程。

疫情当前,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落实“四早”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其中既包括为构筑免疫屏障献出一“臂”之力,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也包括主动关注权威信息、有情况即刻汇报、有不适及时就医等等。去年6月新发地聚集性疫情中,首例确诊患者“西城大爷”唐先生主动就诊、精准回溯,“教科书式操作”被赞“为北京防控疫情立了大功”。而最近出现的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中,有到张家界旅游的一家三口,在返京前即向社区汇报旅行史,有效防止了病毒扩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的行动自觉,不仅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每个人都是防控战线的一员,协力压实“四方责任”、坚决杜绝防控盲区,就能尽快“云开‘疫’散”。(胡宇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疫情防控永远不可掉以轻心
下一篇:遏制楼道堆物得从法治破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