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新兴运动课值得期待

2021-08-03 16:18:49    广州日报

冲浪、攀岩、滑板……这些听起来“又酷又飒”的新兴运动项目,渐渐走进大学生的视线,与年轻人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微调查发现,有接近九成的受访学生期待大学开设更多的新兴体育课程。

近年来,大量新兴的体育项目在高校涌现。街舞、轮滑、网球等已是常见项目,一些更潮更酷的,如攀岩、冲浪等极限运动,开始引领起新的潮流。而且,不同于早前社团的自娱自乐,如今这些新兴体育已被列入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比如厦门大学开设的桨板课、浙江大学开设的攀岩课等。在高校的官方加持下,这些原本小众的体育项目,爆发让人意想不到的热度。

新兴体育课程受到学生们热烈追捧,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对于长期接受传统体育课堂教育的学生来说,这些新兴体育项目无疑是充满新鲜感,看到别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样子,自己难免也会跃跃欲试。另一方面,相较于社团的自发性组织,高校开设相关新兴运动的课程,更安全更有保障。学生既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等资源,又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科学训练。既省钱又省心,怎能不火呢?

不过,高校的新兴体育课程看似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且不说,当前有能力提供相关课程的高校还是未知数,即便是开展条件较为完备的高校,也要面临种种阻碍。除了对场地和设施要求高、专业教师缺乏等客观因素外,参与途径少、所需花费高,也“劝退”不少原本兴致勃勃的学生。这也是当前一些新兴运动项目的窘境——学生尝试的意愿较强,但能真正体验到的比例较低。看似红火火,实则冷清清。

其实,新兴体育项目之所以被称为小众运动,正是因其有一定的门槛。因此,高校开展新兴体育课程,一步到位并不现实。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才是正道。不妨从自身条件与学生兴趣中,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比如,可根据新入围的奥运项目来提供更多的新兴运动课,能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对新兴运动而言,这也是一种传播与宣传。有了更多参与者,“小众”也有可能变为“大众”。(陈文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提升历史自觉 把握历史主动
下一篇:苏炳添创造历史,凭什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