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细化监管保障“双减”意见落地

2021-07-29 11:13:50    检察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意见)。“双减”意见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双减”意见刚刚出台,一些培训机构迅速退场,留下了退费难、找人难的“烂摊子”,让家长和学员们倍感无奈(据7月28日《北京日报》)。

“双减”意见落地生效,必然会导致野蛮生长多年的校外培训机构大幅“瘦身”。据统计,7月1日至7月27日,北京市民反映培训机构退费问题的诉求超过4000件。其中,“双减”措施出台后,仅7月25日至27日中午,涉及培训机构退费的相关诉求就达到1084件。从市民的投诉中可以发现,很多家长遭遇了培训机构频繁换址、培训机构在闭店前利用促销大捞一笔以及商家以经营不善为由拒绝退款等情况。如何防止培训机构在重压之下卷款“闪退”?家长和学员权益谁来保障?这恐怕还需要各地在严格落实“双减”意见的时候,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引发的退费难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更应加强监管,监督培训机构做好退场的收尾工作。

为了防范不负责任的“闪退”,有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已经出手。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农业银行推出了“朝阳预存宝”资金监管平台,在这一监管模式下,商家通过平台收取预付资金,并依托银行进行资金监管。无论消费者预存多少费用,商家只能自由支配消费者已实际消费的额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恶意卷钱跑路风险,消费者也不必担心商家挪用预付金。

加强对培训机构合同订立行为的审查,也应该是加强监管的一个着力点。据调查发现,导致退费难的一个原因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尽管早在2020年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就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其中明确规定了培训机构应明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办法,并重申线下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内容。但很多培训机构并未严格执行,在合同中作“模糊处理”,并未明确列出退费的具体细则,很多家长对这一文件内容也不了解,让不法机构钻了空子。这就要求职能部门强化督查,在及时惩治不法的同时,加大法治宣传力度。

好的政策需要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保障“双减”意见落地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就要担起监管责任,秉持严管就是厚爱的监管理念,对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从严从细加强日常监管,对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要严厉打击,该取缔的要依法取缔。(赵晓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下一篇:在线旅游顽疾待清除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